第439章 游西夏王陵,品历史之美!(1 / 2)

第438章游西夏王陵,品历史之美!

“不得不说,成吉思汗是真的太逆天了!”

听到秦远的介绍,徐客默默点了点头,一脸感慨的说道。

“是的,一个能够将疆土面积扩大到3300万平方公里的存在,也就只有一个成吉思汗了,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秦远亦是佩服道。

在历代的帝王之中,除了秦始皇之外,他最为佩服的便是成吉思汗了。

“打住,咱们现在是在西夏王陵这里,西夏就是蒙古帝国灭的,在这里提成吉思汗是不是有些不礼貌了。”

听到徐客和秦远突然聊起了成吉思汗,一边的程东连忙笑着打断道。

西夏王朝的覆灭跟蒙古帝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西夏皇陵这里埋葬的是西夏历代的皇帝。

因此在这个地方提成吉思汗,不亚于坟头蹦迪,要是真有鬼神,埋葬在里面的历代皇帝估计都要气的爬出来揍他们了。

“哈哈哈,你说的对,咱们在这个地方提蒙古帝国确实有些不合适,我们还是将重点放在这些陵墓上吧。”

秦远一边说着,一边带领着一伙人朝着陵墓的方向走去,然后继续认真的介绍起来。

而对于他们这样的反应,秦远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你们也看到了该陵园的外城已经全部倒塌,只能隐约的看出一点当年的历史痕迹。

在这个陵园内共有三座碑亭遗址,其中在东侧有2座,西侧有1座。

史籍当中记载西夏王陵有名号的也只有9座,而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主李晛的陵墓史籍没有记载。

这些帝陵的外郭或宫城的长宽比例都在1.5:1.7之间,与史籍记载的兴庆府城郭的长宽比大致相当。

四面以神墙环绕,南端距离外城137米,东、西、北三面均相距22米左右。

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一般人就算是上网查询好,也不可能记住。

里面埋葬的是西夏太祖李继迁,埋葬时间大概是在1038年。

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则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

咱们在前面提到过,李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

我们现在再去看一下陵区之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3号王陵就可以了。

月城以北为内城遗址,该遗址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约115米,东西长200米。

墙基宽约3米,黄沙土分段夯筑,残存最高可达4米有余,看着还是相当壮观的。”

现在随我到陵园的南端,看到前面那两个东西没有,那就是阙台了。

月城内神道两侧各有两列石像生遗址,间距15米,石像生残块已很难找到。

“今天要将九个王陵全部讲完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我就不一一去讲了。

但内部结构却大体相同,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

茔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虽遭破坏,但仍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

秦远像是一个真正的导游,一边带领着大家围绕着裕陵走了一圈,一边极为详细的介绍起陵园内的结构和特征。

听到秦远竟然能够如数家珍一般的将眼前这个陵区内的东西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裕陵坐北朝南,方向南偏东15度,地面建筑全部变成废墟。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对着秦远竖起了大拇指,直呼牛逼。

他淡淡一笑,就带着他们朝着下一个陵区走去。

它们彼此相距65米,由黄沙质夯土筑成,基底呈正方形,每边长8米,高6米左右。

整個陵园为封闭式外神墙包围,墙外有角台,陵园内从南到北有阙台、碑亭、月城、内城。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1号王陵,这陵名叫做-裕陵。

南墙正中留有门道,宽约35米,其余三面封闭,墙体为夯土实心,外表包砌石块,厚度在1.7米左右。

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每一座帝陵均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

下葬时间大概在1048年,埋葬的皇帝是景宗-李元昊。

而他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咱们可以稍微的聊聊。

就更是不用说将其一字不落的说出来了,能够做到如此之人也只有眼前的秦远了。

这些帝陵的外郭形制虽然有开口式、封闭式和无外郭式三种。

内城中有献殿、墓道、陵台等建筑,外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250米。

也有可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当地某建筑单位夷平。

月城的墙体为黄沙土夯筑,夯层厚8至13厘米不等。

3号王陵也称作昊王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

靠北的一侧东西两座碑亭相对,距离阙台各40米,两碑亭相距65米。

台基周围被倒塌的残砖乱瓦及土石填起,堆积呈圆台型。

西碑亭残存台基约1.5米,台面边长10米,台面残存铺地砖。

除了碑亭外,在这个陵园中还有一处月城遗址。

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他是一个党项贵族之家的孩子。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

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也就是今天的SX省-靖边县,在那里做了定难军,以此留后。

其后,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尚在髫龄的李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

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