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刘虞说:德然,我只适合治民(2 / 2)

这个工坊在整个青州境内还是比较秘密的,在里面所研究操作的事情,暂时并未向外散布。

因为刘虞深知此事事关重大,故在保密工作上,做得还是非常严谨的。

左伯带着三位刘姓高官在工坊内参管,一边参观一边向他们进行讲解。

先前制造的左伯纸和蔡候纸,之所以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主要还是因为选料和流程上过于随意。

特别是左伯纸,虽然是以桑皮为原料,可以做到足够坚韧,但在原料的加工上,还是欠缺了相对应的工艺,不论是过程还是把关,并不严格。

其实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不论是左伯还是蔡伦,先前造纸的目地只是为了“造出来”。

但至于造出来后,怎么能够好好的使用,或者是怎么样去用,才能将纸业效果最大化,他们却未多想。

但是,刘虞却提出了目标!

那就是要让所造出来的纸张,可以用于雕版印刷!

很清晰的一个目标,工坊中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该朝着哪个方面努力了。

经过了不断的试验与不断的尝试,左伯的团队向着成功愈发的接进了。

现在,左伯纸还是叫做左伯纸,但是成品已经跟当初刘俭所见到的左伯纸大为不同。

一边在作坊内参观,左伯一边向刘俭和刘备介绍最新阶段的成品的制成步骤和工艺。

制造目前这个阶段的精品左伯纸,大致需要采皮、泡皮、沤皮、选皮、卡对、切皮、撞瓤、捞纸、压纸、揭纸、晒纸等工艺程序。

而这些工艺程序之中,还分为细微的小步骤,经过不断的试验,小步骤也在进行着逐步的改良,虽不能说是完美,但绝对是向着愈来愈好的方向发展。

刘俭拿着新成品的左伯纸,来回的打量着。

这些新成的纸,带着一种天然的原白色,可见明显之纤维结构……纸中,横丝、直丝,纵横交错,细密得当,摸起来柔软又不失韧性。

随后刘俭又有针对性的试验了一下,发现相较于原先的左伯纸,新纸的手感绵软、纤维细长,吸水性挺好。

但还是有不足之处,这新纸摸着似乎不耐损,着色后倒是不褪色,但不知保存性好不好。

毕竟,能够印刷成书只是一个方面,能够长久保存对于书籍来说,也非常的重要。

随后,刘俭将他看出的问题与左伯,刘虞等人做了交流。

左伯对刘俭的发现颇为感慨,他看出刘俭对于他所做的纸张,是真的用心琢磨了。

左伯表示,刘俭看出来的问题,将成为他们下一步需要完善的主要工作课题。

另外,刘俭又随他们参观了工作坊的原材料储存地。

跟后世相比而言,这个时代的造纸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原材料都比较好,特别是水质。

在制造新纸之中,泡皮、沤皮是两部非常关键的步骤,而这两步的成功与否,又要取决于水质,好水极易被自然降解,有利分解桑皮,青州本地的水质就很不错,非常适合造纸。

看来,大汉朝的纸业,还真就是要在这个地方进行发展了。

……

从造纸作坊里出来之后,刘虞邀请刘俭和刘备到一处凉亭之中休息。

“德然,你看如今的青州纸张造法,经过左子邑改良之后,如何?”

刘俭赞赏的点了点头,道:“依我看来,现在的纸张,只要再稍加改进之后,就可以用于批量生产,再用以雕版印刷就完全不成问题,不过至于成本方面,暂时怕是不可控制……不过即使如此,这也是非常了不起了,能够如此快的将纸张制造进程缩短的这个程度,全亏了大司马和左公的努力,大汉朝的天下,可谓是得救于大司马之手!”

刘虞摆了摆手。

“非我之功!非我之功啊!其实,当初若无你的提点,我也不会想到来青州做这些事情……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青州蛾贼势起时候,我不论如何都要固守黄县了吧?”

刘俭点了点头:“造纸业在黄县这里,这里承载了大司马太多的心血!也承载了大汉朝太多的希望,哪里遭了殃,这里都不能受到损伤!”

刘虞感慨的叹了口气,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才想将青州交于你执掌,经过了这次青州黄巾之乱,我看明白了一件事情……像是督促造纸,统筹盐务,治政治民这种事,是我之所长,”

“但是用兵保护一方,安抚黎民是我之所短,这个世道现在是越来越乱了,我执政为民纵然能取得再多的成就,可一旦遭遇兵戈之乱,所有的成就会化为虚无……”

刘俭没有回答,不过他能听出刘虞之所言说的非常诚恳,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那种诚恳。

“我虽有大司马之职,但此位实则与我并不相称,德然,我现在知道我适合做什么,说句自贬之言,以我之才干,在朝中适合为司徒,在地方适合为一掾史,却真不适合做一方之牧……咱们都是宗亲,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兴复汉室,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赤诚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