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喜得慧詹(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2951 字 8个月前

“是啊,是啊,你小小年纪,应该效仿善财童子,遍参天下善知识,悟透生死玄关。而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法,恰恰是你的大善知识。岭南因为有了他,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佛国。”

于是,满心希冀的小慧詹北上不成,反而被师父神秀打发南下,到岭南参访六祖去了。

……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个慧詹,34年之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携六祖惠能的顿悟禅法北上,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召开无遮大会,正式向神秀大师所创建的北宗宣战——不知此时,神秀大师让他南下之际,想到了没有?

从荆州当阳,到广东韶州,遥遥两千余里,对于一个慧詹这个13岁的孩子说来,实在太过遥远了。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雨淋日晒,坎坷路途将小慧詹的脚掌磨出了一层血泡。由于他行脚不停,所以旧的血泡尚未痊愈,新的又磨了出来……

其疼痛,可想而知!

一层又一层的血泡干了之后,总算凝结成了一层死皮。然而,在跨越一道沟坎时,他用力一蹬,死皮深深裂开,鲜血喷流不止……

小慧詹无法穿鞋,便撕裂衣衫,将脚掌缠裹起来,一步一拐,一步一趔,一步步终于来到了当时六祖惠能的弘法地曹溪,走进了宝林寺,走到了六祖惠能面前。

六祖一看到这个不惮千山万水前来求法的小沙弥,心生欢喜,笑着问道:“你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你把根本带来了吗?如果带来了,理应认识自己的主人公。你不妨说说看。”

慧詹年纪虽小,毕竟已在神秀大师座下参学了三年,知道六祖所说的根本,是指佛性,于是不假思索地说:“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他的意思是说,自己以不执着任何现象为根本,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佛性。

然而,六祖慧眼如炬,早已洞悉到他心中并无证悟,只不过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已。

禅宗最忌讳贩卖人家的话语。

六祖惠能毫不留情地呵斥他:“你这个小沙弥,说话怎么这样草率呢!”

慧詹极端聪明,格外伶俐,十分要强,反应还非常迅速,他立刻反问道:“大师您老人家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调皮鬼终于遇到了克星,只见六祖拎起禅杖,在他头上“咚、咚、咚”敲了三下,然后问:“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硬邦邦的禅杖敲在光光如也的头顶上,能不痛吗?

不是么?小慧詹早痛得龇牙咧嘴,但他强忍着,说道:“亦痛,亦不痛。”

六祖早就预料到他会这样回答,嘿嘿一笑,说:“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亦见亦不见。”

小慧詹敏锐地捕捉到了稍纵即逝的禅机,追问道:“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呢?”

六祖耐心解释说:“我所说的见,是时常见到自己的过失;我说的不见,是不见别人的是非。而你说的亦痛亦不痛,是什么道理呢?我打你,你若是没有疼痛的感觉,那你就如同石头、木头;你若是痛,那就与凡夫没有两样,甚至心中还会生起嗔恨的念头。”

小慧詹脸色微微发红,不自觉地垂下了头。

六祖继续慈悲开示说:“你原先问我见还是不见,走了两个极端,非此即彼,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你所说的痛与不痛,也没离开生与灭的范畴,这都说明你身心根本没有得到解脱。你尚未见到自性,居然还敢在老纳面前耍贫嘴、捉弄人!”

慧詹感到五脏六腑都被六祖看得一清二楚,那几根花花肠子更无法避开祖师的法眼。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地叩头忏悔。

六祖见他知错能改,是个可塑之才,赶紧将他扶了起来,让他在对面坐下,继续教导他说:“你若是心中迷惑,不见自性,就要去请教明师,学习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假如你已经心有所悟,就应该依法修行。”

说着,六祖话题一转,忽然问道:“你云游而来,一定饿了吧?”

ps:补4号这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