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献枪,封王,执掌应天府!(2 / 2)

之前朱棣上书的时候,他还没有想到这东西这么厉害,觉得多少都有些夸大之词。

见到实物,亲自体验之后,才发现远比朱棣说的更强。

“皇爷爷,熞儿不敢居功,只要皇爷爷高兴就好。”朱允熞连忙说道。

“你不敢居功,但咱却不能不赏。”

老朱脸上带着笑意,忽然问道:“熞儿,若是咱将大明交到你的手里,你可有信心将大明治理好?”

来了。

朱允熞心里一紧。

毫无疑问,自从朱标去世,老朱这段时间,一直在为立储的事而苦恼,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但这件事,不可能一直拖而不决。

老朱的身体已经拖不起了。

朝堂也会因为储君未立,而陷入动荡之中,这显然不是老朱想看到的。

这一次,面对老朱的提问,朱允熞没有逃避。

“皇爷爷,若是熞儿今年有十七岁,不,哪怕是如甘罗一般十二岁,熞儿都有信心,将大明治理好。”

他脸色无比郑重,道:“熞儿还只有七岁。熞儿自认不比任何人差,可文武百官和天下人未必会如此看。”

“在他们的眼里,我始终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朱允熞直言不讳。

这一点,老朱也很清楚。

他现在对答十分重要,与其思前虑后,还不如和老朱袒露心中所想,赤诚相见。

朱元璋看着他,问道:“你还是想举荐你的四叔吗?”

朱允熞却是摇了摇头:“熞儿之前举荐四叔,是因为觉得四叔领兵有方,驭人有术,可为一代君主。”

“但如今看来,还是熞儿思虑不周。”

“四叔若是掌国,武则有余,文则不足。”

老朱双眸内,精芒闪烁。

这与他心中想的,倒是不谋而合。

朱棣一门心思,都在带兵打仗上面。

让他来掌国,老朱始终不放心。

“若是二哥掌国,刚与四叔相反。”

“二哥身边儒士众多,自古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如今我朝初立,朝中势力最大的是勋贵,而不是文官。”

“但即使如此,也出现了李善长,胡惟庸之流,试图架空皇权,阴谋造反。”

“大明真正的危机,在文官而不在勋贵。”

“这些人满口圣人规训,道德文章,实则拉帮结派。”

“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势力。”

“大明若不对他们加以限制,恐怕迟早会亡于这些人的手中。”

“皇爷爷可以说“都杀了吧。”,但后世的皇帝却不能。”

“上至中枢,下至百官,皆是他们的人,就算是天子也无力改变了。”

事实上,即使是朱棣掌国,大明最终也没有逃脱这条路。

这当然是后话了。

历史上,朱允炆继位后,文官立刻就夺了武将的权。

原来没有实权的兵部被赋予重权,而执掌兵部的人,也变成了文官。

方孝孺,齐秦,黄子澄三人的背后,是整个文官集团。

在老朱在世之时,他们暂时蛰伏。

老朱一死,就乘机起势。

借着建文帝登基,全面掌权。

若没有靖难之役,大明的格局,早在建文一朝,就已经完全改变。

“好啊!”

老朱赞赏的点了点头。

“你能看出这些,确实比你那二哥强出太多。”

他走了几步,摸了摸胡须,道:“咱就先不急着立储君。”

“咱决定了,封你为王,让你执掌应天府。”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