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士为知己者死(2 / 2)

神话诸侯时代 熊二先生 5271 字 10个月前

“这种时候,普通士兵就没有了意义。一般只能在本地维持治安,维护稳定。”

“所以,列国之间,真正的主力都是道兵。”

“列国征伐之时,也都是以道兵为主力。黄级道兵是基础,玄级道兵也很常见。”

“至于地级道兵,就非常少见了,那位至尊应该有,晋国应该也有,楚国可能有可能没有,吴国的话,过去没有,但是未来就说不准了,毕竟长卿前辈正在吴国练兵,能不能练出一只地级道兵来,我也说不好。”

“玄级道兵就得能接引天地之力,像楚国的祝融道兵,直接接引天地间无穷无尽的火行灵气,所以在有火焰的地方,在火山附近,祝融道兵的实力就会强上很多。”

“当然,即使没有合适的地形,祝融道兵也能吸引天地间的火行灵气演化出一尊祝融出来。”

“咱们盐城靠近大海,整个巢国也是水域颇多,可以尝试着炼制一只玄冥道兵……”

“理论上讲,最好每一个道兵都是大夫,这样由数万大夫组成的玄冥道兵,才算是最巅峰最完美的玄级道兵。”

“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数万大夫,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数量,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所以,历代以来,都是通过配备特殊的法器、铠甲,再以士人为基础,尽可能的提高实力。”

“数以万计的大夫,臣也不指望。”

听到这里,姜华直接默默地喝了口茶,你就是把姜华卖了,现在也拿不出数以万计的大夫来啊。

“数以万计的术士,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抽调出来。”

“臣打算先练上五千道兵,这五千人可以是没有基础的普通人,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精挑细选。”

“修为不够,相性来凑。”

“先挑选出契合度较高的八千人,然后准备好海量的物资,臣再以特殊手法,接引玄冥之力降临,能扛得住的,修为提升的就会很快。”

“咱们盐城还是底蕴薄了,有的大诸侯国,血脉深厚,往往一个家族就有一个道兵。像楚国的四大氏族,全都是祝融道兵的上好材料,稍加巡逻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祝融道兵。”

“不过,一切从头开始也好,这样就不用受到那么多的束缚。”

“而且,既然主君你如此相信臣,那臣就一定会尽力而为。”

说到这里,吴起好似下定了决心一样:“李圣曾经说过,修行就是修心。”

“在各种民间传说之中,李圣可以沟通天道这种概念性的存在,墨圣可以沟通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孔圣可以沟通万物,连凶兽都能化为瑞兽。”

“臣虽然比不上三位前辈,但臣也能沟通底层士兵,做到上下一心。”

“待臣施展神通之后,臣会直接控制着他们的身体,带着他们的身体去适应玄冥之力。”

这种说法,姜华也是第一次听说,很是好奇。

见状,吴起认真的解释道:“三圣的学派,走的路子和三圣差不多,但除了三圣之外,天下间也还有很多其他学派。学派和学派之间,差距最大的便在于修心。”

“如今炼气士的根基,基本上都是凝聚精气神诞生法力,境界划分也都是三圣制定的方士、术士、道士、羽士、真人五境。但不同学派,修心的方法不一样。”

“以兵家学派为例,这个学派遥尊太公望为开山祖师。”

“当年长卿前辈开创兵家之时,先后在三圣门下听道,尤其是墨圣,所以,如今的兵家受到墨家影响很深,很多修行之法,甚至干脆就是借鉴墨家的。”

“兵家的修心之法在于沟通士兵,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多多益善,讲究的是数目,人多力量大。一个是如臂指使,讲究的是没有我和你之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本就是一体。”

“像臣刚刚说的,控制他们的身体,其实就是用过心灵上的沟通,让他们和臣再无分别,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将士用命,这样臣才能帮助他们,直接控制他们的身体,用他们的身体去感知并修行玄冥之力。”

“每一位士兵,臣都会控制他的身体,教导他三次,三次之后依然无法独自吸收玄冥之力的,就不适合继续当道兵了。”

“除了人选和资源之外,还有地点,最好是在海外找一个海岛……”

片刻后,吴起才意犹未尽的和凤逸前往隔壁,他要和凤逸讲述具体练兵所需了。而姜华则是看向了萧何:“先生有何教我?”

萧何朝着姜华拱了拱手:“没有什么可以教导太守的。”

“如今盐城的一切都是新的,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政令在结果出来之前,根本谈不上好坏。”

“而且,来到这里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对整个东宁岛了解有限,对巢国的了解更是仅限于口头、传闻、听说。”

“对盐城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巢国的了解更是仅限于听说,这种时候,又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建议呢?其实是没有的。”

“那么先生愿意进一步了解盐城、了解巢国乃至于了解天下吗?”

萧何重重的点了点头:“愿意!”

“这里有内阁大学士一职,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内阁臣有所耳闻,不知这内阁大学士是?”

看着感兴趣的萧何,姜华笑着解释道:“起初之时,内阁主要负责充当查漏补缺、提建议的角色,算是孤的私人客卿。”

“而如今,短短半年时光,盐城就从一郡之地扩大到了如今的十郡之地。”

“原本的内阁,就有些不合适了。”

“借助此次内阁扩招的机会,也会同时进行改制。”

“从今往后,内阁从低到高依次是学士、翰林学士、大学士。”

“学士可外放为乡长,翰林学士可外放为县令,大学士可外放为郡守。”

“未来,成为县令之前,会先授予翰林学士之职,前往内阁学习、观政一段时间,然后再充当县令。”

“未来,成为太守之前,也要先前往内阁学习、观政一段时间。”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