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做炎帝后人该干的事(求月票)(2 / 2)

“只要是咱们盐城的道人,都可以学习这两道法术。”

“只不过,他们修为浅薄,法力也不多,可能只能探查出寻常的稻谷、小麦的具体状态。他们施展句芒春水,也只能加速寻常农作物的成长速度,但这其实已经够了。”

“一亩地里面有很多稻谷,每一粒稻谷所在的那一株水稻,可能产量都不一样。产量不一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这一株稻谷有足够的日照而其他的没有,也可能某些稻谷有足够的水分而其他的稻谷没有。”

“但很显然,即使是正常种植的农田之中,每一株水稻的产量都不一样,有高有低。掌握了这道法术之后,哪怕是一个方士,也能施展法术检查每一株稻谷的产量,最终找到产量最高的那一株。”

“我打算建立一个专门保存种子的地方,专门用来保存各种各样的良种。高产量的我们要,具备某些特性的我们也要。可能这株稻谷的产量平平无奇,但是却非常抗旱,可能另外一株稻谷产量不高,但是却能抗倒伏,不怕风吹,说不定还能找到生产周期更短的稻谷。”

“不一定非得是高产的稻谷才有收藏、研究价值,只要具备各种特性,都可以保留在这家专门存放良种的道观之中。”

“有了良种,再以良种为基础,不断的培育新的稻谷。这句芒春水如今受限于我的血脉和知识,暂时没法对高品质的灵根起效,但是用来大规模催熟少量良种,进而大规模制造良种,努努力还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每一年东宁岛上种植的都是上一年努力研究了一年之后,才定下来的新良种。可能一年产量比一年高,也可能有一天稻谷灵根化,普通的稻谷都能长的比人还高,每一粒稻谷能有花生大小……”

“那个时候,说不定吃上一粒这样的稻谷,就能顶的上如今一碗饭。”

“吃的好,未来修炼起来也事半而功倍。这都是千年基业,万年根基所在。”

看着一脸真诚的老族叔,姜华也连连点头:“没问题,族叔伱的想法我完全支持,而且,这等盛事,又岂能锦衣夜行?”

“我本想着让族叔你暂时藏着作为底牌,如今看来是我想岔了。族叔您的想法,才是我姜氏子孙该做的,身为炎帝后裔,这才是我们该干的事儿!”

“至于族叔你担心不能突破,我觉得是族叔你想岔了。”

“若是族叔你能找到真正的高产品种,进而推广到整个天下,那个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突破。初代君主不是尽头,就算是太公望、周公旦、武王文王的地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接下来,此事要大张旗鼓的干,要吸引各路仁人志士一起努力。”

“如今咱们条件有限,只能多划点荒地给你当做育种基地,等到未来强大了,直接弄一口洞天,专门储存各种各样的良种。”

“传播这两道法术的同时,太守府也会长期高价悬赏各种良种。”

使用神农之手在大量的稻谷之中挑选出高产的、高质量的、具备抗旱、抗寒等各种特性的稻谷,确实需要一定的运气。

可能运气好,第一次施法,就找到了对的稻谷,然后就能拿着这株稻谷去太守府领取赏钱、法术等诸多奖励。

可能运气不好,前面找了九百九十九次都没找到,最后一次找到了。

这注定是一个长时间的耐心活儿,还考验运气,良种寻找这不是一个方士能解决的,这需要大量的方士,以年为单位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短时间内,可能运气更重要,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百年、千年甚至是万年,坚持就变的更加重要!

不过,比起可能的收获,高价悬赏所付出的代价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想到这里,姜华就开始准备曝光了。

“这等盛事,可以大张旗鼓的办,就订在七日后盐城初级学宫第一次毕业考试的时候吧。”

“那时有至少数百位靠着自己努力突破的年轻方士,他们将集体参与此次毕业考试,向世人展示自己,然后进入中级学宫继续学习。”

“方士阶段的修炼,需要的资源就更多了,很多时候还需要前辈一对一的指导。可是,注定不可能有那么多术士去教导他们,这种时候来自好心人的投资就显得很重要。”

虽然姜华也想把所有的人才都收入囊中,但是很显然做不到!

真的做不到!

既没有那么多术士可用,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能投入其中。

太守府能做的就是掐尖,把最优秀的那一部分留在学宫之中。

“到那时,大小家族们都会去,藏在盐城内部的其他势力的各种暗探也都会去。甚至连三大道宫,也会暗中派人关注此事。”

“在这种时候进行宣布,效果最好,能引起的关注也最多。”

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就会变成全天下的炎帝后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的解决良种问题了。

良种问题如果真的能解决,姜华觉得,肯定能有炎帝一脉出身的初代君主或真人,趁此机会获得天命眷顾,更进一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这条路就是最适合炎帝后人走的。

认真培育良种,培育有利于整个人族的良种,这难道还不能获取天命?

这都是炎帝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啊!

双倍月票即将结束,求月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