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和这么一群蠢货共事,又怎么能成就霸业?(2 / 2)

很多历史上所谓的昏君,其实智商没啥问题,只是缺少常识,很多关键信息不了解,然后就做出了一些看似大傻子一样的事儿。

就像晋朝之时有一个智力或许真的有问题的皇帝,老百姓遭遇了饥荒,他就问自己的老师:何不食肉糜?

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竟然把这段对话给传了出去,然后大家就觉得小皇帝脑子有问题,八成是个傻子。

至于小皇帝本人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此事之后,大家就把他当傻子看待。

本质上讲,小皇帝能问出这句话,说明他本人还是关心灾民们的。如果完全不关心灾民死活,不会问为什么老百姓没饭吃不去吃肉。

小皇帝的错误在于他根本就不知道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告诉他,他就只能推己及人:自己不吃饭的时候可以喝肉粥嘛。

这其实是大臣们,是教育小皇帝的文臣们的过失。

可是,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小皇帝本人却成了傻缺皇帝,智力有问题的皇帝。

“挺好的,不过,孤就不特意发文嘉奖了,这位县令叫什么?修为如何?”姜华直接问道。

“这位县令庶民出身,陈氏名阴阳,据说原本平平无奇,后来曾经在溪头被一个老人点化,直接入道,一日夜间,成为道士,也是一大佳话。”

“灭道令发布之前,他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灭道令发布之后,他就加入了咱们盐城,论功的话,一郡太守也能做一做。”

“只是一方面他实力还欠缺些许,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不愿意当郡守,觉得麻烦。”

听到这里,姜华微微点头。这位陈阴阳,他还是很有些印象的。

当初灭道令下达那会儿,整个盐城,道士就是最高级的战力了。

然后陈阴阳此人,本来隐居山野,没有在盐城有一官半职,按理说这种时候大可以直接跑路,可是他却选择留下来和盐城共患难,还主动加入了当时的盐城学宫,为盐城效力。

只是如今盐城变化太大,道士已经从高层变成了中层。

即使从酬功的角度,也可以给一个太守做做,只是陈阴阳对于官场不是很感兴趣。如今看到盐城什么事儿都没有,甚至已经有了辞官隐居的想法,还是郡丞雨劝说他才留了下来。

“这个方法挺好的,孤也有必要学一学,刚好如今各郡太守严重欠缺……”

可能这也是这些县令们疯狂上书的原因之一。

过去的时候,姜华成为盐君以前,一百多个县都是太守府直辖。如今,刚刚成为盐君,不管怎么看,接下来都要定下十个太守。

至于郡丞雨,他完全可以当执政,负责盐城整体政务嘛。

定谁不定谁,都是一个麻烦事儿!

就在姜华埋头于政务之中,为各种政事头疼的时候,夫差也迎来了第一位大贵族嫡子:魏氏的公子斯。

这位公子不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他带着自家的同窗一起过来的。和夫差一起吃喝交流了数日后,公子斯就带着同窗一起,来到了巢河边缘的河内郡。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咱们过来,我先定一个基调,咱们此次不是为了求得胜利,当然,胜利也很重要。不过,此行最重要的是找到突破的机会。如果咱们中能有一个人趁此机会成为初代君主,那么即使此次输了也是赢了。”

“如果此次,咱们有两个人成为初代君主,那此行就是赢麻了!”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趁此机会成了初代君主,那就要给对面写感谢信,然后再给他们捐助一些物资、人口,助其更进一步。”

坐在主位上,公子斯笑呵呵的道。他看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那么的阳光灿烂,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亲和感。

他的同窗也是他的知己好友,也是他给自己找的未来执政李悝拱了拱手,说道:“接下来,我先谈谈河内郡的现状以及咱们接下来的发展方略。”

“此行的目标是河对岸的太平郡,太平郡是最早开始改革的,也是受关注最多的,太平道人的实力在初代君主以下也是最强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如今的太平郡,治下已经有了六个镇,每一个镇都有足足三万左右的人口,说是六个镇,其实就是六个小县!”

“再说说咱们的河内郡,此郡面积很大,得益于过去的水运生意,河内郡的人口原本是很多的。”

“不过,自从野人可以直接送到盐城换成各种物资之后,就有大量的野人被抓捕,直接送去贩卖。”

“我听说盐城如今总人口都快要达到九百万了……”

“虽然这些野人并没有记录在册,可是据我估算,河内郡去岁之时,尚有人口三百万,可是如今,估计只有一百五十万了。剩下的一百五十万,这会儿可能都已经到了河对面,兴许有些正在大营之中锻炼,半月之后就会成为十郡之地的人口。”

“即使是这剩下的一百五十万,也有五十万左右的人口,已经被贵族们暗地里定了下来,哪里归哪家,都已经被本地贵族们当成了自家的财富,暗中豢养,甚至有些贵族都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按时掠夺人口,按时圈养了……”

“和这么一群蠢货共事,又怎么能成就霸业?连霸业都无法成就,又如何才能成就大一统之伟业?”

这些愚蠢的贵族,按照李悝的标准的话,有一个算一个,全得给杀了!

反正是巢国的贵族,又不是魏国的贵族,李悝早就打算进行改革,把世卿世禄制度彻底废掉了!

愚蠢的公卿!

愚蠢的贵族!

统统干掉!

还别说,历史上李悝还真就这么改革了,改革的内容还卓有成效。

不过,历史上李悝能成功,和坐在高台至上的公子斯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个时代,每一个杰出大臣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支持他的主君!

管子的背后是齐桓公,商鞅的背后是秦孝公,李悝的背后是魏文侯……

历史上李悝主张废除世禄世卿制度,然后荒年卖粮丰年收粮也是他开始干的,还有奖励有功之臣。

只能说,陈胜的那句话不是一下子就喊出来的,是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奠定基础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