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尘埃落定,秦王获胜!(2 / 2)

李世民跪在一旁干呕,他差点就被李元吉干掉了。

看到李世民朝着自己摆手,尉迟恭顿时会意,骑马追赶,张弓搭箭,竟是一箭射杀了李元吉!

与此同时,皇宫外的战斗亦是堪称激烈。

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三人反应也是极快。

在收到消息之后,他们迅速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

李世民在此早就有所准备,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在玄武门。

见到大军其拿来,他们自然知道自己无力抵挡,关键时刻,张公瑾臂力过人,竟是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

“东宫作乱,还不速速剿灭余党!”

长孙无忌高声叫喊道。

此时守卫玄武门的将领乃是云麾将军敬君弘。

他本是降将,一直想出人头地,再加上之前就已经算是半个李世民的人了,自然知道该什么时候出头。

于是他与中郎将吕世衡率先出门迎敌。

只是很可惜,他们似乎有些高估自己的战斗力了。

本来只是想混个出身,不曾想却命丧当场。

不过这也给李世民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

而且长官有令,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不得不与东宫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

玄武门这边的守卫毕竟是少数,战争持续得越久,他们的劣势也就越大。

眼看薛万彻擂鼓呐喊,随时都有肯能冲破防线,尉迟恭终于拍马赶到。

他手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高声喊道:“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经伏诛,还不速速束手就擒!”

发现自己主人的手机,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

薛万彻与冯立等人趁乱落荒而逃。

李世民安排的人手环环相扣,几乎没有任何漏洞。

除了在诛杀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时候出现了些许意外,其他一切都在李世民的计划之中。

在平定了玄武门之外的乱象之后,李世民本人则是带人安抚宫中大小官员,将所有力量收为己用,并且拿回自己的兵权。

而尉迟恭在处理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首之后,则是被李世民安排到李渊身边做警卫。

政变发生之时,李渊正在临湖殿内的海池上划船。

听到外面的动静,李渊震惊异常。

他想出门查看情况,结果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身边的人竟然也成了李世民的人!

他竟是被困在这临湖殿中,连出也出不去了!

李渊浑身冰冷。

他从未想到,自己的放纵竟是会导致今日的结果!

李渊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会如此果断,悍然发动政变!

李渊心有戚戚焉,莫非今日就是自己丧命之时?

他的心中一团乱麻。

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但更不想直接交出手中的权利。

他才当了几天的皇帝,还没当够呢,怎么能交出去呢?

一时间,李渊竟是连什么该做什么说什么都不知道了。

他现在不管说什么做什么,其实也都没有用处了。

直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来到临湖殿。

尉迟恭甚至连敬意都不愿意表现出来,他竟是径直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

李渊顿时大惊。

他认得出来尉迟恭,自然知道他就是李世民手下的人。

心道莫非是李世民胜了,这是要来杀掉自己的?

李渊强行镇定了下来,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恭见状,迟疑了片刻,随即还是回答道:“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殿下便起兵诛杀了他们。”

“秦王……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李渊看了看身边的人,无奈道:“今日竟有此事,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渊身边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随即萧瑀和陈叔达率先站了出来道:“太子和齐王本来就未参与反隋朝之策,且他们二人又未曾为天下立下功劳。”

“有今日之事,只是因为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

“好在现在,秦王已经平定祸乱,由此秦王功盖宇宙,乃天下归心。”

”依微臣之见……陛下应当立秦王为太子……”

李渊一听便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说白了,这就是在争取储君之位。

既然李世民现在是在所要储君,那就说明不会对他动手。

如此一来,他的性命肯定是无忧了,既然如此,李渊悬着的信也就放下了一半。

兄弟阋墙固然让他悲伤无比,但在自己的性命面前,那些似乎又没那么重要了。

“如此,固我所愿也。”

那些人连连称赞。

但是李渊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依旧不满足于此。

“将国家大事委托于太子,如此便不会再生事端。”

刚才是在索要储君之位,现在则是要逼迫他李渊退位啊!

立李世民为储君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李渊当然没有什么压力。

可让他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利……李渊沉默了。

“如此,亦朕固所愿也。”

李渊艰难苦涩的回答道。

如果他不同意……

李渊看了看临湖殿的海池,无奈的苦笑一声。

只怕今日自己就要落水而亡了。

李世民连迫害兄弟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再背上一个弑父的名义,又能如何呢?

此时,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交战还没有结束。

一听李渊这么说,尉迟恭顿时大喜,连忙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结束所有叛乱。

李渊看了一眼身边的众人,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朕……何至于此啊?”

满朝重臣无一人说话。

还不是因为你实在是太过优柔寡断,不然也绝对不至于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如果李渊早早的就做出决定,朝中众臣也不会逼不得已选择一个皇子站队。

造成眼下这幅局面,完全是李渊咎由自取罢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