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谋反(2 / 2)

乍然看到紫竹,沈云绾怔了怔:“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安心养伤吗?”

“太子妃娘娘,奴婢再躺下去,骨头都要生锈了。以前奴婢受过比这更重的伤,一样出任务。”紫竹微笑着说道,神色间没有任何勉强。

“紫竹,太子妃娘娘这里有我就够了,你还是先把伤养好。”青羽也跟着劝道。

“不行,这么重要的行动怎么能少得了我?”紫竹的脸上露出一抹俏皮的笑容,故意说道:“你该不会怕我抢了你的功劳吧?”

再这么磨蹭下去,就失去最佳时机了。

沈云绾只好无奈应允。

她只能安慰自己,多一个,也就多一分胜算。

东门果然就跟自己料想的那样,只有两个人把守。

青羽挑了挑眉,蒙上面纱,手里的飞镖擦着其中一个士兵的脸颊,钉在了墙壁上。

“有刺客!快追!”

成功吸引了神策军的注意力,青羽一把药粉撒下去,将两个人成功放倒,接着冲进院内,朝着沈云绾的藏身之处比出一道手势。

沈云绾点了点头,和紫竹对视了一眼,接着飞身上马。

一只通体雪白的照夜玉狮子劈开了夜色,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飞驰。

四只马蹄用了棉布包裹,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紫竹扬起马鞭,声音四散在风里。

“主子,您要是有哪里不舒服,一定要跟奴婢说。”

太子妃娘娘怀着身孕,却要在马背上颠簸,紫竹就怕太子妃娘娘腹中的小主子出了意外。

“你放心,本宫自己的身体,心里有数。”

……

淮安大长公主早就歇下了,宋女官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把淮安大长公主喊醒。

“太子妃来了?有没有说什么事?”

淮安大长公主毕竟年纪大了,不停地打着呵欠。

“太子妃娘娘说兹事体大,一定要见了您才说。”

“太子妃亲自来了?”淮安大长公主这时才反应过来,瞌睡不翼而飞。

“快,去打一盆冷水来。”淮安大长公主需要借着冷水让自己清醒。

很快,凉凉的巾子贴在脸上。

淮安大长公主就只披了一件寝衣。

“去请太子妃,另外备一碗姜汤来,夜里寒凉,可别让她受凉了。”

“殿下放心,奴婢这就去让人准备。”

宋女官去了花厅。

“启禀太子妃娘娘,殿下醒了,恭请太子妃娘娘移步。”

“多谢宋女官。”

沈云绾跟在宋女官的身后去了淮安大长公主的寝室。

“太子妃,你怎么是这副装扮?”

“姑祖母,出事了。”

沈云绾尽量长话短说。

“总之,安王现在的处境很危险。”

淮安大长公主虽然极其厌恶萧娉婷这个侄孙女,但是对于安王还是很有感情的。

她脸色铁青:“安王这是造了什么孽,生了这么两个孽障。”

淮安大长公主气的手指都在哆嗦。

她显然忘了,当初卫心兰也惹出了许多烂摊子,全靠淮安大长公主跟在女儿的屁股后头收拾。

“姑祖母,现在我们需要想法子尽可能地把安王保下来,至于萧明德,他是死有余辜。”

万一安王到时候要给萧明德求情,那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淮安大长公主听出了沈云绾的担心。

她温声道:“你放心吧,安王还不至于这么糊涂。他要是提前知道萧明德做出的好事,只会亲手了结了萧明德的性命,反正安王儿子多,死一个不算什么。”

“姑祖母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沈云绾早在来淮安大长公主府之前就已经思考了一路。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眼下最好的法子就是三司会审。陛下总不好当着文武大臣给安王硬扣罪名。”

“你说得没错,但我就怕陛下会杀人灭口,一旦萧明德死了,可就死无对证了。”

这正是让淮安大长公主感到焦心的地方。

她足够了解皇帝,这个侄儿心性冷酷,就连亲生儿子都能置之死地而后快,何况是一个堂伯。

哪怕安王对他忠心耿耿,可在他的王座面前却是不值一提。

“陛下若是杀了萧明德,不是授人以柄吗?姑祖母,陛下很注重声誉,我想,不至于如此。”

自己能想到的事,难道群臣就想不到吗?

安王虽然不跟皇子结交,却在朝中广结善缘,朝臣中一定会有人帮安王说话。

只凭萧明德的证词就要给安王定罪,恐怕群臣也不会答应。

何况,眼下北蛮大举进犯,陛下一定不想让事情闹大。

“人老了,脑子也不行了。你说得很有道理,是本宫想左了。”

淮安大长公主懊恼地抚了抚额。

接着,她正色道:“我看,我们也别在这里猜来猜去了。事不宜迟,本宫和你一起入宫面圣。”

“姑祖母,我是骑马来的,一会儿得和您共乘一车了。”沈云绾把碗里的姜汤喝完。

淮安大长公主如此体贴,沈云绾领受了她的好意。

“你骑马过来的?”淮安大长公主呆住了。

“你没有哪里不舒服吧?”

这年轻人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多谢姑祖母关心,请姑祖母放心,我现在好着呢。”

沈云绾额粲然一笑。

淮安大长公主这才安心。

“来人,再把车厢里铺一层厚厚的软垫,再去取一件本宫新做的斗篷。”

淮安大长公主一叠声的吩咐。

说句不好听的,若是太子在边关出了意外,太子妃腹中的孩子就是他们所有人的指望了!

可以说,有这个孩子,若是男嗣,就有一争之力!

“多谢姑祖母。”沈云绾连忙道谢。

……

来的时候,沈云绾特意避开了巡逻的士兵,淮安大长公主就不必忌讳这个了。

以淮安大长公主的地位,即使还在宵禁,遇到了巡逻的士兵,大长公主府的侍卫只需要出示淮安大长公主的令牌,那些士兵就得乖乖放行。

马车一路畅通无阻,直奔宫门。

通过宫中长长的甬道,沈云绾撩起车帘的一角,发现原本漆黑的天空已经露出了一丝鱼肚白。

沈云绾意识到,天开始亮了。

“一会儿到了宫里,本宫顶在前头,你不需要开口。”

闭目养神的淮安大长公主睁开了眼睛。

沈云绾刚要开口,便被淮安大长公主拍了下她的手背。

“听话,这个时候,做长辈的自然要顶在晚辈的前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