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晋江正版74 采茶与品级(1 / 2)

采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大众认知中长相清纯的采茶少女, 穿着漂亮的采茶服穿梭于一垄垄的茶田中、步伐轻盈的样子不同,这些采茶工大多是30多岁妇女,打扮淳朴。

3月份的天气依旧寒凉, 采茶工们穿着宽松的薄袄和长裤, 带着帽子, 头发梳理起来以免影响干活。

她们的手指因为经常采茶染上了微黑的茶渍,但指甲修剪的干净整齐,以免采摘的时候伤到芽头。

采茶的时候,因茶树的高度大多在1米以下, 所以要一直弯腰采摘。

为了增加产量,她们的速度要快、而采摘的手法要轻,双手需不停动作, 一刻也不得闲, 是非常累的体力劳动。

竹篓的重量也不算轻, 里面还要装几斤甚至十斤的茶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那些采茶少女身姿婀娜的美照更多的是宣传, 或是游客前去体验采茶乐趣的照片分享,并非真实情况。

现实中, 年轻的采茶工效率低、速度慢, 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远不及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吃香。

茶农依次检查了她们的装扮、手指及竹篓的洁净度, 确认无误后,叶晗见识了其标准的采摘手法。

头采茶采摘的是肥壮的芽头和初展的一芽一叶, 必须提手采,注意芽叶成朵,大小均匀, 留柄要短,轻拿轻放。

聘请的采茶工不愧是熟手,一捏一提间,鲜嫩的茶芽便采摘下来,滑入竹篓中。

动作如行云流水,十分高效。

好快

叶晗惊讶于这些人的采茶速度,怪不得一上午的时间能采摘数万个芽头。

其中有两名妇女的速度最快,短短一分钟便采到上百颗嫩芽,速度着实惊人。

果然每一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是让人敬佩的存在。

这些采茶工也都在低声议论,看着竹篓里的嫩芽露出惊诧的表情。

“这里的茶树质量真好。”

“可不是,从没见过这么肥壮的芽,最重要的是鲜嫩。你看,嫩得都能掐出水来。”

“个数也多,一棵茶树居然能长这么多芽头,今年茶叶大丰收。”

虽说头采茶因茶园环境,茶树品种、年限,采摘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别,却也有大概的标准。

因采摘较早,这时候的芽头刚长出没多久,长度在1825公分之间,色泽鲜亮、均匀,芽比叶长、芽头越粗壮越好。

若是超过25公分便不够细嫩,属于明前茶二采的采摘标准。

然而她们刚采摘的芽头,上面还带着晨起的露珠,几乎每个都达到了2528公分,虽然长度略长,却丝毫不影响其鲜嫩程度,嫩芽浅绿泛白,均匀健壮,一颗芽头甚至能抵得上别人两颗。

众人连连感叹,这么粗壮的嫩芽,即使在上千亩的茶园中也很少见到。

若是放在十大名茶中,是要当贡品的,能喝到的人非富即贵。

绝对是头采茶中的精品。

对于她们而言,采摘也方便。

一排茶树的高度相近,蓬面平整茂密,随手一采就是好芽,比那些长势不一、种植分散的茶田要好采得多。

采茶工的薪资与采茶的斤数直接挂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得越多便意味着薪酬越高。

这里的茶树芽头粗壮、单个质量高,同时采摘难度低,想必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目标,如何不让她们感到欣喜

没准这几日的收入能突破新高。

叶晗安排速度最快的两名茶工采摘10年的茶树,其他人则分散站立,共同采摘8年的茶树。

“谢谢园长。”听到安排,两名妇女满脸欢喜地提着竹篓往后排走,脚步轻快,看得其他茶工羡慕不已。

花间集8年的茶树便已经如此茂盛,10年茶树正值壮年,芽头的个数和质量均超过前者,一天下来的收入十分可观。

明前茶金贵、雨前茶可口,采茶工都指望着这两个月多赚些钱。

花间集无疑是她们最好的选择。

于是各自就位后,十位采茶工在微冷的天气和清晨的薄雾中,开启了今天的工作。

叶晗第一次接触采茶,颇为好奇,想着自己尝试一番。

她在茶农的指导下,用正确的手法采了几十颗嫩芽。

确实不容易。

首先要找准位置,基本上这边采着,眼睛就要确定下一个采摘的位置,做到勤采、净采,不遗漏茶树的任何一个枝条。

其次要弯腰双手动作,一手扶住枝条的上半部分,一手轻轻捏住嫩芽,注意往上提采,而不是掐断;然后将其迅速放入茶篓,以免手的温度沾染上去。

由于茶芽太嫩,叶晗不敢用力,更不敢紧捏,于是努力找准力度,小心翼翼地采摘,5分钟才摘了三十多颗。

按照她的速度,估计一上午只能采到二两茶青,经过杀青、烘干等流程后,最后得到的茶叶最好只有半两。

半两

叶晗收回手,将竹篓放在一边。

果然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她只需要验收成果就好。

上午11点左右,今日的采茶结束。

采茶工们都累得汗流浃背,腰部酸痛,坐在山脚下的小径休息,每个人旁边放着装满新鲜芽叶的茶篓,一看便收获颇丰。

“哟,我看你采得比我的还多。”

“你的也不少,茶篓都快装满了。”

“我刚掂了掂,挺重,应该超出了标准。”

“放心吧。这里的茶芽粗壮,重量自然能上去,我估摸着得有六斤多。”

“不知道能赚多少”

大家休息时纷纷议论起来,微红汗湿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笑意。

头采茶的采摘要求很高,采摘时间在上午711点钟为佳,并且芽头鲜嫩、单个质量轻,通常56万个芽头才能制出1斤成品茶,即用45斤嫩芽炒制。

熟练工一天采35斤嫩芽便是很高的效率了。

叶晗定下的基准线为5斤400元,超出部分按40元斤计算。

这在行业内是很高的标准,起码在市找不出第二个。

正谈论着,看到年轻的园长拿着电子秤过来,采茶工一个个也不休息了,搬起旁边的竹篓便迎了上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叶晗将电子秤放在平地上“大家一个个来,注意自己的茶篓,以免弄混。”

排在第一个的是桑彤,她的年龄比其他人要年轻,28岁,却采茶有快十个年头了。

她动作麻利地把快装满的茶篓放到上面,显示365kg,即7斤3两。

不过这是带着工具的重量,茶农把里面刚采摘的芽叶倒入更大的竹筐之中,然后将茶篓放上去称重035kg。

两者相减便是采摘茶叶的重量。

“六斤六两。”桑彤对斤两很熟悉,迅速在脑海中得出数据,又开始计算收入,“四百”

叶晗笑着道“464元。”

464元

桑彤的内心激动不已,握着茶篓的手紧紧攥住,胸中激荡。

呼。

这绝对是她采茶以来最高的一次收入。

明前茶金贵,3月中旬到4月初这二十天是她一年中收入最好的时候。

不过按照以往的行情,自己忙活一天最多能赚300多元,而在花间集仅半天就有464元

这位年轻的园长真是大气。

“谢谢园长,谢谢园长”

叶晗当场用现金结清工资,桑彤领到报酬后千恩万谢地回到队伍,笑得合不拢嘴。

其他人也都兴奋不已,和周围的人低声议论起来。

“好高的收入。”

“我觉得咱们应该也差不多吧”

“不求别的,只要和她一样就行。”

后面一位妇女是刚才采茶最快的两人之一。

她的茶篓装得满满的、里面全是粗壮的嫩芽,一看就比其他人的要多,一时间大家都朝她投去羡慕的眼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