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二十九章 土匪当官啦(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7399 字 10个月前

从赵雉这里掏到买官的钱银后, 梁萤整个人都跟打鸡血似的兴奋,她偷偷同李疑说起这茬。

李疑诧异不已。

因为他们都知道赵雉的脾性,是一个行事非常稳重,思虑周全, 擅长掌控大局的人。

把他留在安县守关应门就已经不容易了, 如今还让他掏钱买官, 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先不说钱银的问题, 就目前安县的情形, 衙门随时都有可能垮台。

手里握的那些兵多半要靠赵雉豢养, 而今还要砸钱买官,投入成本委实不小。

这行事作风完全不像赵雉。

李疑的心情一时有点复杂, 也隐隐意识到眼前这女人多半是入了赵雉的眼。

不过话又说回来, 那般好的身段脸嘴, 且头脑聪慧,既有胆识又有魄力,格局大学问高。

这样的女郎, 只怕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来。

不管怎么说, 他心里头还是欢喜的, 因为他跟梁萤一样,盼着在这里落地生根,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人生意义。

他李疑不贪图荣华, 只想试试自己到底有没有治国齐家的本事。

而安县, 弥补了他怀才不遇的挫折。

原来他李疑, 也是可以的啊。

与此同时, 大牢里的主簿张议也跟他一样是个擅长抓住时机的人。

他是本地人,因贪污戴罪在身,在地牢里的日子可不好过, 日日都想着脱罪,故而当梁萤提他出去当老黄牛使,他从不敢抗争,极尽可能在他们跟前留下好印象。

前几日他们把他提出去问话,他深谙官场之道,看那趋势,多半是想买官名正言顺。

这无疑是他戴罪立功的好机会。

于是为了翻身,张议主动向李疑他们自荐,愿意做买官的引路人,把他们引荐到王太守跟前。

这事奉三郎第一个不答应,说道:“张议有前科,不得不防。”

梁萤却有不同的见解,“他是本地人,妻儿老母都在这里,只要我们把亲眷握在手里,他在外头行事,总得掂量掂量。”

这点李疑也挺赞同,“咱们都不是官场上的人,如果要接触到王太守,确实需要引荐人,而他跟了张县令多年,又曾跟上头来收孝敬的人打过交道,应能寻到门路替我们牵线搭桥。”

他们都觉得张议是不错的人选,赵雉也认可,觉得可以把他放出去试一试。

奉三郎被说服了,不过还是觉得不放心,总不能让张议独自一人去太守府,万一中途发生变故把他们出卖了,他们远在安县,那才叫坑爹。

李疑显然是铁了心想捞个名正言顺把安县保下来,主动道:“单放张议一人去太守府确实有诸多变数,不若就让我同他一块儿去,就算中途生出岔子,也好及时通知你们。”

这话令赵雉皱眉,“李二你手无缚鸡之力,放你出去我不放心。”

梁萤也道:“是啊,你就是个书生,万一事情没谈成,恐折了进去。”

李疑坚定道:“在坐的就只有我最合适,阿萤是女子,断不敢涉险。

“秀秀要守关应门以防外界来犯,唯有我可以出去一试,就算出了岔子,安县有阿萤治内,秀秀守外,至少能保住百姓安稳。”

奉三郎道:“你若坚持要去,那我也跟你一块儿去,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不至于让他们担忧。”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吭声。

过了许久,赵雉才道:“我看李二你是魔怔了。”

李疑笑了笑,“俗话说富贵险中求,我李二这辈子多半不能求得安稳了,那索性把脑袋别到裤腰上闯他一闯。”

梁萤的目光中带着钦佩,“真要铁了心去?”

李疑:“铁了心要捞个官回来守住安县太平。”

赵雉:“我们这帮人,全都是些土匪,拿谁去顶替这个官?”

李疑摆手道:“这个不难,张议说只要花的钱到位,上头自有法子给你弄假履历应付。”顿了顿,“张县令这个官也是买的,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众人:“……”

腐败成这样,难怪世道艰难。

人们就买官这事细细商议了许久。

对于赵雉来说,能不能把官买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疑的性命。

为了他的安全,赵雉把从蛮鸾山带来的亲信安排出去护卫。

奉三郎也把自己的亲信带出去,总共有三十多人。

目前安县仍旧是只进不出的状态,送李疑他们出去的那天艳阳高照,梁萤站在关应门前道别。

李疑同她说道:“县里的治内就全靠阿萤姑娘了。”

梁萤严肃道:“你无需担忧县里的情况。”顿了顿,“倘若事情不顺利,先跑为上策,切莫为着那破官死磕,性命重要,明白吗?”

李疑点头,“放心吧,我李疑还想留着小命大干一场呢。”

梁萤抿嘴笑。

这次出去了三十五人,皆是快马加鞭,除了李疑和张议外,个个身手了得。

看着他们陆续打马离去,梁萤歪着头仰望蔚蓝天空,若有所思道:“我有个打算。”

赵雉站在她身侧,“倘若事情不顺,得做好守城血战的准备。”又道,“如果我们没能守住,自能全身而退,但境内的百姓多半会遭殃。”

梁萤平静道:“我要安县全民皆兵,就算以后我们没在这里了,也得在豺狼来袭之时能咬掉它们身上的一块肉。”

赵雉点头,“这样的世道,能自保自然是好的。”

回到衙门后,梁萤带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一份告示,要求凡年满十三岁至五十岁的男子,只要身体无异样,皆要接受官兵统一集训,增强他们的防御力。

现在农忙已过,村里的人们没有先前那般忙碌了,里正召集村民开会,把上头的告示给大家诠释一番。

人们七嘴八舌议论,一妇人道:“这是要招兵了吗?”

里正摆手,“这不是招兵,是集训,但凡身体无恙,年满十三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参加,目的是提高全民的防御能力。”

有人道:“不是有官兵吗,我们防御什么呀?”

里正严肃道:“官兵也是人呐,大家都是血肉之躯,倘若外人来犯,他们没能守住关应门,一旦被进犯,咱们这些老百姓就得遭殃。

“衙门的意思是,让大伙都有自卫的能力,但咱们都是普通人,不懂得格斗打架,所以这才让上头派人下来指导大家遇到危险时的制敌技巧。

“集训也不是天天都训练,是挑空闲的时候,其目的就是让大家在危急时刻能拿起扁担弯刀护住妻儿老母,对咱们是有益处的。”

他一番详解,引得人们窃窃私语。

为了让底下的老百姓支持集训,梁萤再次像普及土地下放那样亲自下乡一趟。

有些村子挨得近,便两个村召集到一起听她普及。

她站在树荫下,一边拿蒲扇打扇,一边同乡民们唠嗑,丝毫没有上下级的架子,其亲和的态度博得众人喜欢。

这不,有时候她还尝试着学当地方言,有些撇脚,逗得众人失笑不已。

赵雉在一旁看她口若悬河,心下不禁腹诽。

那狐狸当真擅攻人心,明明是要把乡民培养成杂兵,增强安县的攻击力,却偏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他们进行洗脑。

她是这样说的,“现在咱们安县有六百兵,他们这些人既是军,也是民,身后守护的同样是自己的父母妻儿,若是遇到外敌来犯,自然会全力以赴。

“可是他们跟咱们一样,都是吃五谷杂粮的血肉之躯,不是刀枪不入的铜墙铁壁,一旦未能守住咱们的城门,那我们这些老百姓就遭殃了。

“以前隔壁郡曾打进来过,相信在坐的各位也见识过战乱的残酷。

“在这个时候咱们这些老百姓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任由糟践,故而我想着,咱老百姓能不能也像先前打豪绅那般拿起手中的扁担镰刀去反抗呢?

“但那些兵平日里训练有素,我们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学学格斗技巧,就算外人来犯,咱们团结起来也不会让他们有好果子吃。

“这是我要求集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家中的男丁们也能像官兵一样有能力护住自己的妻儿老母,防范于未然。”

听完这番话,人们七嘴八舌议论。

为了让在场的男丁对格斗有兴致,梁萤又暗搓搓让赵雉给众人露一手。

赵雉很是无语,却也没有拒绝。

他先是同官兵切磋肉搏格斗,而后两人又拿扁担打斗,看得在场的人们热血沸腾,纷纷拍手叫好。

梁萤趁热打铁道:“以后你们参加的集训,便是学他们的格斗,武器就是家中的扁担。”

有膀大腰圆的妇人蠢蠢欲动问:“男人们能集训,女人也能集训吗?”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们皆笑了起来。

一男子调侃道:“伍二娘,你若学了格斗,家里头的男人还不得瑟瑟发抖啊。”

伍二娘咧嘴道:“自个儿有本事了,谁若敢来欺负,看我伍二娘不打死他!”

妇人纷纷起哄,“对啊,男人们可以集训,女人们是不是也能集训?”

梁萤笑道:“那得看有多少人愿意报名,倘若人多,便也分开集训。”

一老妇人摇蒲扇道:“依我之见,这集训挺好,抽空闲的时候聚到一起练本事,既不耽误农活,还能跟官兵一样能打能摔,两全。”

她旁边的老儿也道:“打铁还得自身硬,就像咱们这土地,当初若不是大家个个有骨气去争,那些豪绅岂会让出来给咱们?”

“朱老丈说得是,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也觉得这集训甚好,谁家里还没有个老弱妇孺呢,万一遇到事情了,手上有点本事,也不至于慌乱。”

他们就集训的时间和内容问了许久。

赵雉在一旁解答。

人们见他身手了得,人又生得俊,虽然不苟言笑,还是不免让人蠢蠢欲动。

这不,有妇人暗搓搓问他可曾婚配。

赵雉露出一副无语的表情,他还没吭声呢,梁萤就护食道:“这位娘子你就甭瞎想了,赵郎君是我家的。”

众人全都哄笑起来。

赵雉斜睨她,也不由得抿嘴笑。

那妇人爱嬉闹,说道:“你俩都没成婚,算不得一家。”

梁萤拿扇柄指了指她,嗔怪道:“讨厌。”

接下来的数日她都辗转于各村普及集训,但凡愿意参加的,在里正那里报名即可。

之前有妇人调侃女人也要集训,她原本以为是玩笑,不曾想竟然真有十几人报了名要参加。

梁萤从中获得灵感,觉得可以成立一个妇联。

不过眼下还是尽快把集训搞起来为好。

各村把人数上报到衙门后,赵雉分派经验丰富的官兵下去对他们进行初步训练。

因着天气日渐炎热,只上午半天训练,让他们先适应集训的强度。

而妇人集训则主要是以防守为主,她们这群人的体格比不上男丁,没法一下子就高强度训练,只能循序渐进。

有时候也有不少村民前去围观。

树荫下的空地里,那些半大小子从扎马步开始,刚开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后来多折腾几天就萎了。

不过回去后饭都要多吃几碗,觉也睡得香。

而另一边的李疑等人在永庆郡落脚后,张议便送上拜贴到都邮杨国兴府中。

那杨国兴生得肥头大耳,有代太守监察县乡之责。

这样的人走到县乡,下头若想讨个好,自然有孝敬。

以前杨国兴到安县曾跟张县令打过交道,张议也接触过他,知晓他的性情,故而这才打算从他身上着手寻门路。

安县的变故太守府里的人都知道,忽然接到张议的拜帖,杨国兴颇觉诧异。

他猜测应是那小主簿前来求助了。

因着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被一群土匪占领,听说只进不出,他们也不清楚县内的情形,如今张议拜见,便差人去寻来问问情况。

下午张议得见杨国兴。

他先是一番痛哭,控诉土匪暴行,引得杨国兴义愤填膺,懊恼道:“这等狂悖之徒,他日陈都尉必当领兵去把安县夺回来!”

张议故意试探道:“如今安县百姓水深火热,就盼着太守府发兵解民众于水火之中,还望朝廷伸出援手啊。”

杨国兴斜睨他,憋了一会儿,才倒苦水道:“张主簿进了城,想必也听到市井里的议论了,从年前咱们就跟隔壁临都郡因为宛南闹得不可开交,如今哪来空闲去救安县百姓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