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三十四章 捅马蜂窝我在行(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6081 字 10个月前

鉴于两人在这里不太方便, 他们很有默契地回避了。

不一会儿余大郎被请进了后堂,胡县令稍稍整理衣着,迈着官步过来。

余大郎起身行礼。

胡县令颔首, 对方老子到底有背景, 他在表面上还是非常客气的, 言语温和道:“不知余公这些日身体可康健?”

余大郎应道:“托明廷慰问, 家父一切安好。”

胡县令点头,“入秋了天气转凉,他年纪大了, 得多加注意身子。”

两人一番客套。

余大郎不提方家,胡县令就装傻充愣。

二人打了好一会儿的太极,余大郎才步入正题, 说道:“草民听说方家老儿杀了人入了大狱,可有这回事?”

胡县令点头,“有这回事。”

余大郎做了个手势,仆人送上一只木盒。

他缓缓打开盒子,轻言细语道:“那老儿罪有应得, 不过年纪到底大了,方家人担心他在牢里受不住, 还请明廷手下留情多加关照着些。”

胡县令默默地瞅着木盒里的贿赂, 过了许久才道:“这事儿叫我难办呐, 那毕竟是条人命,且城里闹得沸沸扬扬,不太好处理。”

余大郎连忙摆手,以退为进道:“明廷言重了,草民的意思是,让他在牢里稍稍舒服一些便罢, 其他的你莫要多想。”

胡县令心中不屑,抱着手道:“我胡某在平阴为官十二载,是什么脾性,想必余公心里头也是清楚的,今日你送来这些物什,胡某消受不起。”

余大郎知道他油盐不进,意味深长道:“可是过不了多久,太守府就会下来收赋税了,此刻方家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是非来,明廷又何苦硬扛呢?”

这话委实毒辣。

胡县令沉着脸没有吭声。

现在他缺钱缺得紧,方家撞到枪头上,正好可以敲一笔,用作上交给太守府的赋税,只要操作得漂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也许就是当初余县令的为官之道,现在差他儿子来给他提个醒,胡县令心里头百般不是滋味。

他又岂需要他来教?

这世道,谁不会贪?

只是他是个读书人,骨子里清高自傲,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如果收下这钱银,那枉死的祝小兰谁来替她伸冤鸣不平?

哪怕是个娼妓,她也是有名有姓的人,活生生的一条命。

也不知过了多久,胡县令才婉拒道:“且拿回去罢,我自有决断。”

余大郎被气笑了,他讨厌跟这个老头打交道,迂腐冥顽不灵,瞧他那寒酸的样子,比茅坑里的石头还臭。

“明廷何苦来哉,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家中的女眷着想啊。”

胡县令闭目。

余大郎见他听不进去,也只得作罢。

待他悻悻然离开后,胡县令回到偏厅那边,心中憋了一股子窝囊气。

稍后梁萤和赵雉过来,胡县令把余大郎的举动说了一番,梁萤笑道:“胡县令莫急,既然方家差人来走门路,那咱们就走走他家的门路好了。”

这话胡县令听不明白,“此话何解?”

梁萤理所当然道:“太守府不是要下来收取赋税了吗,咱们衙门穷啊,那余家都在替你着急出主意了,你怎么坐得住呢?”

胡县令一头雾水,“所以?”

梁萤问:“方家是做什么买卖来着?”

胡县令应道:“绸缎买卖。”顿了顿,“整个永庆郡内都有他家的商铺。”

梁萤“哦哟”一声,“听起来还挺有钱,既然生意做得这般大,那一年给衙门交了多少商税啊?”

胡县令:“……”

他仿佛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梁萤狡猾道:“送上门来的羔羊,不乘机多薅点羊毛交赋税,还等什么?”

胡县令指了指她,忍不住道:“这比受贿能接受。”

梁萤露出无辜的小表情,“胡县令可莫要忘了,你清清白白了十二载,岂能轻易把名声砸到那帮臭虫的手里?”又道,“咱们是公家,公家代表着什么,公平、公正、严明。”

胡县令:“……”

把薅羊毛说得这么漂亮,他算是长了见识。

于是方家门路没走成,反倒惹了一身骚,因为衙门查商税来了。

这个时代没有报税系统,公家自然不太清楚商户究竟赚了多少钱,故而多数都会做点假账忽悠。

倘若细查,总会捞到一些蛛丝马迹。

这不,听到衙门来查方家铺子的商税,魏氏气得半死,骂骂咧咧道:“那狗日的胡志国,穷得刨茅坑里的屎吃了,竟要这般整我方家!”

章妈怕她把头风病气出来了,忙道:“娘子勿恼,身子要紧!”

方大郎着急道:“阿娘,这该如何是好啊?”

魏氏恼火道:“你去寻的什么门路,惹了这么一身骚来?”

方大郎也很无辜。

章妈说道:“眼下上头要来收秋粮赋税了,多半是胡县令想榨油水填补衙门的空缺。”

魏氏:“那杀千刀的穷鬼,自个儿没本事治下,把脑筋动到我们这些平民头上,算什么英雄好汉?”

她一边咒骂,一边差人去应付公差。

通常商户们避税要么虚报货物价值,要么私藏。

方家铺子里一些上好的锦缎,在缴纳商税时往往会把价值压最低来报,价值越低,抽取的商税就越低。

目前库房里还有不少存货未脱手,一些被隐瞒私藏,一些压价上报,猝不及防被查,打得他们措手不及,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方老儿入了狱,自家儿子六神无主,只有魏氏亲自坐镇应付。

她已经年过半百,方家的经营大部分是她在打理,他们家的绸缎销得快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紧跟京中那边的潮流走。

衙门来查税,她知道要失财免灾给胡县令填补空缺,倒也镇定不少。

罚就罚吧,反正其他县的商铺你也管不了。

方家因偷税漏税被重罚了近一百贯钱。

方大郎肉疼得要命。

魏氏冷声道:“那老小子穷怕了,章妈去库房取来,给他拿去买老鼠药吃。”

章妈无奈,只得拿了钥匙去取。

魏氏有些悟了,看向方大郎道:“你父亲的事,莫要再插手,这回是罚税,下回指不定又有什么名堂来。”

方大郎着急道:“那怎么办啊?”

魏氏:“恶人自有恶人磨,我倒要看看胡志国那老小子要玩出什么花样来。”

方大郎后知后觉道:“阿娘,咱们家是不是被盯上了,好端端的闹出祸事来,现在又被查税收。”

魏氏没有吭声,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才道:“什么时候去看看你爹,问他有没有惹到什么人。”

方大郎点头。

方家被查的消息传到余家耳朵里,把余大郎气笑了。

他同自家老父亲吐槽,说道:“那胡县令真有点意思,人方家主动塞钱银给他,他一脸清高不要,却偏要兜这么大的圈子折腾那百贯钱,爹你说是不是虚伪?”

余县令背着手从鼻孔里哼出不屑,“他瞧不起我的做派,我也瞧不起他的为人。一辈子死读书,不知变通,迂腐又认死理,没得救了。”

余大郎似有不解,“你说他图什么,都穷成什么样子了,还装得清高,明明缺钱缺得要命,又不愿意弯腰去捡。”

余县令道:“贪图名声罢了,这样的人在官场上走不远,只能到这里了。”

父子俩就胡县令的作为数落了一番。

稍后一家奴来报,说已经跟新城慈恩寺那边联系过了,寺里安排了禅房,就等余县令过去。

余县令做了个手势,那家奴退下。

他信佛,每年都会到慈恩寺参佛坐禅,并在中秋节前回来。

不曾想,这回出了岔子。

一直盯着余家动静的平头回来跟赵雉上报余家的动静,说那老儿八月初会出趟城前往慈恩寺。

赵雉坐在椅子上,半张脸隐藏在阴影里,安排道:“这差事你和黄皮子去办,手脚弄干净点,办完之后也别急着回来,到别处去遛遛。”

平头点头,他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皱眉道:“余家上百的私兵,倘若他们生事,大掌柜打算如何应对?”

赵雉淡淡道:“若是不听话,安县调四百兵过来,一个不留。”

听到这话,平头不禁被唬住了。

以暴制暴,以毒攻毒,很符合他们土匪的行事作风。

为了防止平阴的乡绅商贾们抱小团体,这阵子衙门不再搞事,默默地等着八月初余老儿的黄道吉日。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只有把这个土霸王除掉,底下的鱼虾才没有大树庇护,方才能怂恿百姓把他们分而化之。

目前两县进入水稻收割期,梁萤回去瞧了瞧自家老百姓的稻田,李疑甚至也下地体验了一把丰收的喜悦。

他以前是读书人,家境也不错,极少干过浓活,手握镰刀的姿势撇脚又笨拙。

谭三娘无比嫌弃。

赵老太也来凑热闹。

稻田里军民一家亲,人们喜笑颜开,都为今年的风调雨顺感到庆幸。

龚大娘许久未见过这样的情形,不由得感慨道:“这地方真好,家家户户有余粮,也不知道蛮鸾山的村民什么时候能迁过来。”

赵老太应道:“我听阿萤说待平阴那边的事处理好了,就把他们都弄过来,给留了活田的,不愁没地种。”

龚大娘:“也真是奇了,那么丁点大的女娃,脑筋却灵活,如今的安县,不就是咱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吗?”

赵老太点头,暗搓搓道:“我看相很准的,那闺女就是咱们老赵家的福星。”

龚大娘咧嘴笑,小声道:“我瞧着秀秀每回见她都挺活泼的,以往不苟言笑,在阿萤跟前性子也比往日开朗不少。”

赵老太嫌弃道:“就是嘴巴讨嫌了点,不知道讨女郎欢心。”

龚大娘八卦道:“嘴巴讨嫌,但行动护着呀,你看阿萤哪一回撒泼他没允着?”

赵老太被逗笑了,“那到是,没一次掉过链子。”

龚大娘:“可见是有放到心上的。”

两人正窃窃私语八卦,忽听一道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她们扭头,看到梁萤同程大彪过来,赶忙噤声。

赵老太欢喜道:“阿萤怎么回来了?”

梁萤应道:“回来瞧瞧咱们的大丰收。”

周边的乡民看到她,纷纷同她打招呼,亲切得很。

梁萤同他们说道:“待秋收交公粮后,就得把每个村进城的路给修了,方便大家出行,也方便运送物什。”

一妇人道:“现在咱们村进城也挺方便的。”

梁萤:“就那点石板路,连牛车都没法过,今年家家户户都得自个儿挑公粮去上交,倘若把路修好了,衙门直接下来收,省得你们跑啊。”

妇人笑了起来。

梁萤继续道:“万一以后咱们这里富裕了,还会种些其他的作物挣钱,你路没修好,人家怎么进来收,是吧?”

她站在田埂边同乡民们唠了会儿才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