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四十二章 白天做官晚上干土匪……(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7559 字 9个月前

目前城内的流民早就离开, 为防前往松县的途中出岔子,奉三郎亲自护送梁萤等人过去安内。

谭三娘也一路随行。

她的体质比梁萤好得多, 来安县后李疑也教她学会骑马,以便梁萤需要她帮衬时能得力。

一行人快马加鞭,到傍晚时分抵达松县。

守门士兵开城门放行。

现在城里已经陆续恢复秩序,赵雉下令让当地百姓暂居家内,不准随意外出。

街道上打砸后的混乱也逐步被清理干净,不过到处还是残留着被烧毁后的痕迹,满目疮痍。

梁萤瞧得触目惊心, 谭三娘也是紧皱眉头。

引着他们去衙门的官兵说道:“这起□□丧生了四百多人,再加上杀掉的暴民, 统共丧生了七八百, 整个县也不过六千多的人口。”

谭三娘听得咋舌,“死这么多人?”

官兵点头,“那些暴民当真跟疯子一样, 许是平日里被欺压坏了, 疯起来当真可怕。

“起初赵郎君还想着留他们的性命, 后来见压不住, 全都给杀了。

“整个县也算彻底毁了,境内除了逃难出去的,眼下估计也只剩老弱妇孺, 青壮年男丁也所剩无几。”

听到这些情形, 梁萤不由得头大。

男丁没有了则意味着生产力的丧失,生产力的丧失则意味着发展修复受阻。

一行人到了衙门, 赵雉已经差人把女眷住的院子收拾妥当了,干干净净的,床铺也换新。

他知道梁萤是个讲究人, 处处打理得妥善熨帖,倒是粗中有细。

这不,谭三娘对院子很是满意,笑着调侃道:“赵郎君虽然是个粗人,却比李二讲究,床铺上的被褥都是新的,屋内陈设也擦拭得干净。”

当地的差役答道:“知道王小娘子要过来,赵郎君特地请了婆子来打理的,妇人做事比糙爷们细致。”

梁萤抿嘴笑,“收拾得挺好。”

差役:“二位远道而来,想必累了,且先坐下歇歇,等会儿赵郎君就回来了。”

梁萤点头,“你们忙去吧。”

差役告退。

谭三娘把带来的衣物放置好,这儿还给备了两身新的,衣料虽然粗糙了些,好歹干净。

稍后赵雉回来,给她们带了当地饮食。

那份芋魁陷儿的糯丸很得梁萤喜欢,甜度适中,绵软中透着芋魁浓郁的香。

谭三娘也赞不绝口,说道:“老太太应喜欢吃这个。”

梁萤:“让奉三爷回去的时候给她捎些。”

庖厨里备得有热水,赵雉在外头忙了一天,先去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物,整个人都松快不少。

梁萤用完晚饭歇了会儿,见他过来,问道:“衙门里的那些文书档案可还在?”

赵雉坐到椅子上,答道:“我们进衙门时,里头乱七八糟,大部分已经损毁了。”

梁萤露出一副“哦豁”的表情看他。

赵雉颇有几分无奈,“我是个粗人,又不会识字,只能把那些东西全都堆到一块儿保存,等着你们过来清理。”

梁萤:“我去瞧瞧。”

赵雉:“明日再瞧吧,今儿已经晚了,你奔波了一天,也该早些歇着。”

梁萤很坚持。

于是赵雉把她带到衙门专门存放档案文书的地方。

看到里头狼藉一片,梁萤差点心梗,她觉得这活计比当初接管安县还让人头痛。

“目前松县有多少人你们清楚吗?”

赵雉端着油灯道:“不清楚。”顿了顿,“当地人说以前有六千多,经过这次□□,估计五千多?”

梁萤扭头看他,“县里有多少个村?”

赵雉:“十六个。”又道,“这鬼地方比安县还穷,治下又混乱,若是我,也得反。”

梁萤:“……”

两人就松县的大概情况细说了会儿,才离开了这里。

回到后院后,谭三娘给她备下了热水。

梁萤去沐浴梳洗,一点都不愿去想松县目前的糟糕情况,索性睡了。

次日一早谭三娘熬了粗粮粥,佐粥用的腐乳倒是格外好吃,辣口的,特别合梁萤的胃口,用了不少。

几人用完早食,先到城里转了一圈。

当地百姓经过这场□□后,个个都跟老鼠似的胆小怯弱,再加之他们得知前来平乱的是一群土匪,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就会惹祸上身。

这鬼地方的确如赵雉所说,比安县还穷。

一行人看完城里的情况,陆续下乡。

别的地方已经春种了,这里的乡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庄稼。

此次发生□□基本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丁起的势,杀了三百多,放了一部分,出逃一部分,村里留下的可想而知。

奉三郎心疼那些荒废的庄稼地,说道:“这年头正是缺粮的时候,可不能让田地就这么荒废了。”

梁萤问:“当地出产什么?”

赵雉答道:“听说是芋魁。”

梁萤点头,“种芋魁高粱这些还来得及。”

赵雉看向奉三郎,吩咐道:“松县两百兵不够用,先把安县的杂兵放过来种地,不能荒废了。”

奉三郎:“我回去了让李二安排。”

梁萤叉腰看着荒废的庄稼地,眉头紧锁,“光靠官兵种地并非长久之计,这么大的一个县,只有五千多人,说不定还没呢,得想法子从外头骗人进来落户。”

赵雉默默地看向她,“倒插门?”

谭三娘:“拐卖?”

程大彪:“强抢?”

梁萤:“……”

这都是一群什么队友啊,她有这么坏?

面对人们一言难尽的表情,梁萤干咳两声,严肃道:“我们是朝廷官,朝廷官知道吗,不干违法的事。”

谭三娘撇嘴。

程大彪撇嘴。

奉三郎也跟着撇嘴。

赵雉:“啧。”

梁萤:“……”

这是妥妥的信任危机啊!

一行人去了附近的张家村。

这个季节周边明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子里却死气沉沉,阴深深的,破败不堪,没有一丝人气儿。

少许村民见到他们,皆进屋关门闭户,跟防贼似的。

见此情形,梁萤颇觉无奈。

谭三娘上前敲一户村民的屋门,里头明明有人,却怎么都不愿开启。

她又陆续敲了好几家,才总算有位老媪颤颤巍巍来开门。

那老媪寡居多年,靠织布和乡邻施舍为生,家徒四壁。

忽然看到这么一群人,她被吓了好大一跳,谭三娘安抚道:“老人家莫怕,我们是衙门里的人。”

谁知那老媪一听到衙门,立马关门闭户。

谭三娘吃了闭门羹,默默地看向梁萤等人。

接下来他们又陆续敲了好几家,总算遇到一个胆子大点的妇人。

那妇人刚从外头避难回来,听说他们是从安县那边过来平乱的,态度倒是热情,说道:“我前儿才从平阴县避难回来,家里头乱的很,诸位恐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谭三娘忙应道:“无妨,我们不会打扰多久,就下乡来看看当地的村民如何了。”

妇人看了看他们,这才把一行人请进院子。

梁萤好奇问道:“不知娘子贵姓?”

妇人应道:“我姓曹,夫家姓张。”又道,“这是张家村,几乎都姓张。”

她端来凳子给人们坐。

梁萤问道:“你们从平阴那边回来,沿途返回的流民多吗?”

曹氏:“多,我们算是慢的,有些前些日就回来了。”

她在平阴时也曾听过安县土匪的事迹,见眼前这女郎生得抢眼,便试探问:“你可是王小娘子?”

梁萤愣了愣,应道:“我是。”又道,“这边出了乱子,太守府让我们安县发兵过来平乱,如今城里的秩序维-稳了,但到处都乱七八糟的,我们下乡来瞧着地里什么都没有,可发愁了。”

曹氏摆手,发牢骚道:“这场□□后大家都不乐意种地了,反正也养不活家口,光给朝廷种,索性以难为难,爱咋咋地。”

梁萤:“……”

奉三郎道:“这么多地,荒废着多浪费。”

曹氏激动道:“那也没得法,朝廷不给活路走,咱们县可比不得平阴,胡县令爱民如子,有把老百姓当自己人看待。

“这里的朱县令却恨不得把老百姓敲骨吸髓,苛捐杂税繁重也就罢了,还欺负人,活该被杀。

“这次的纷乱也是迫不得已,若非被逼到绝路,谁愿意冒着杀头的罪名闹事?”

梁萤客观道:“这年头的日子都不容易。”

曹氏:“可不。”又道,“我们去平阴避难,那边的老百姓极有人情味,都夸你们安县了不得。”

梁萤笑了起来,“真的还是假的?”

曹氏兴致勃勃道:“真的,没哄你,他们都说安县人好,不仅把官盐放过来了,还帮他们把土地均分,人人都有地种,日子有盼头。”

听到她的夸赞,人们都觉欢喜。

曹氏好奇问:“你们这回受太守府之命过来平乱,以后会接管松县吗?”

梁萤摇头,“这得看上头怎么安排,不过眼下委实太乱,不能让地里荒着。”

曹氏说道:“我们这个村原本有四十一户人家,经过这次的混乱后,跑了一些,死了一些,只有二十多户了,最后留下来的皆是老弱妇孺的多,青壮年的男丁几乎都没了,荒着的田地也没劳力去耕种。”

梁萤安抚道:“无妨,安县可以派兵过来帮忙种地。”

曹氏暗搓搓试探问:“松县也能把土地下放吗?”

梁萤不答反问:“你想不想啊?”

曹氏拍大腿,“当然想了,谁不想人人有地种,家家有余粮。”

梁萤笑眯眯答道:“那便如你所愿。”

听到这话,曹氏笑得合不拢嘴,“你可莫要诓我!”

梁萤:“不诓你,现在县里没有县长,我们暂且还能做主把这事定下来,待朝廷派父母官下来,总不会擅自改动,以免再次引发混乱。”

曹氏脸上笑起了褶子,她是个健谈的人,暗搓搓道:“合着是先下手为强呐。”

梁萤点头,“得先安内,后治下。”

他们在这里逗留了许久,从曹氏嘴里了解到不少当地情形。

这会儿张议在衙门清理那堆档案文书,梁萤一点都不想碰,看到就头大。

在回去的路上她忽然问赵雉觉得胡宣那小子怎么样。

赵雉一头雾水,“什么怎么样?”

梁萤鸡贼道:“昨晚看到的那堆玩意儿,我是不想去碰的。”

赵雉盯着她看了好半晌,“所以你想弄个冤大头过来替补?”

梁萤咧嘴笑,一双桃花眼里闪动着狡黠,小算盘打得啪啪响,“胡宣是个秀才,能写会算,且自家老子又是县令,他跟在胡县令身边耳濡目染,想来治内的那套本事他是学了几分的。”

赵雉点头。

梁萤继续道:“这年头的读书人可不好找,靠得住的读书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以为,胡宣很该离开他老子,尝试着自己立门户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