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第七十五章 来自大长公主的下马威(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23711 字 8个月前

中午州府备下宴席, 仍旧在议事大堂。

李疑安排了歌舞助兴。

梁萤做东道主款待诸侯,宴席上不仅有歌舞,还有舞剑等节目。

这场讨伐楚王的行程安排了三天。

第一天商议讨伐事宜。

第二天领略俞州的军事现状。

梁萤亲自领着各路诸侯观览俞州的强兵。

操练场上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组建成各种阵形, 全都是正规军事化的演练,而非混杂的野路子。

这给众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 毕竟他们都知道俞州这帮人是土匪起家。

有几位懂军事的诸侯看得目不转睛, 会同赵雉等人交流军阵战术。

为了威慑这群诸侯, 展示俞州的实力强大, 梁萤让他们见识了一下火药的威力。

众人在一片宽敞的空地上,见识到了传闻中能横扫千军的黑火-药。

他们并不清楚她手里的火药箭内装着的是何物, 只是看着那东西其貌不扬。

然而当她亲手把它放置于木架上, 点燃引线后, 它忽然从木架上飞蹿而出, 顿时把人们吓了一跳。

只消片刻, 火药箭射程达到三百步后,瞬间落地引爆, 发出地动山摇的炸裂声。

火光四起,地上泥土四溅,弥漫着浓烟滚滚, 叫人看得胆寒。

胆子小的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吓得失态惊叫。

梁萤桀骜地看着众人面色不一,凛然道:“日后谁若敢来进犯我俞州, 我定要叫他尝尝这东西的滋味,保管叫他终生难忘。”

人们哪里见识过这般厉害的玩意儿,一些煞白着脸点头附和不敢, 稳重一些的则没有吭声,而是默契地相互对视,心中震慑, 面上却未表露出来。

梁萤细细审视众人的反应,甭管一些人装得如何镇定,眼中总会流露出些许忌惮,她很满意她的威慑效果。

她要叫这群敢小瞧她的男人们收起爪牙,用实力来告诉他们,俞州兵强马壮,哪怕只有区区三万兵,仍旧有能横扫千军的本事。

此举确实把在场的各路诸侯震慑住了,不敢抱着轻慢的态度小瞧俞州的军事,因为那钟林十万大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十万大军前来围剿,结果被三万兵击退,甚至还折损了四万不敢再来进犯,若说没有点本事,谁都不会相信。

第三日便是领着他们到附近的县乡感受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状态。

目前多数土地都种了冬小麦,一茬茬青绿在冷风中恣意生长。

梁萤指着那片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得意道:“我不信你们哪个郡的老百姓能有我们俞州富裕。”

这话引起人们的质疑。

李疑在一旁解释,听得众人半信半疑。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老百姓比州府还富裕,这跟他们这群大地主的利益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在场的哪个诸侯手里不是握了数千亩良田?

哪个诸侯养的佃农不是上百?

这种反向操作颠覆了他们对统治的认知,若是黑火-药叫他们闻所未闻,那土地均分这种治内模式更是令他们觉得是天方夜谭。

来了一趟俞州,给这帮诸侯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他们明明是一群土匪,却用着超乎寻常,无法理解的模式在经营俞州,那完全是一种荒谬的东西。

然而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人们的三观受到了集体震荡。

打个仗还穷得跟老百姓借粮,借粮也就罢了,还他妈能借到手。

他们根本就不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事!

俞州的许许多多颠覆了他们的固有认知,像在看一只危险又奇特的怪物。

这是当时诸侯对俞州的印象。

下午陆续有人回去,赵雉等人亲送。

接连忙碌了数日,梁萤疲惫不已。

谭三娘给她捏肩膀,暗搓搓道:“阿萤委实替我们这些女郎长脸。”

一旁的韩二娘也激动道:“大长公主当真厉害,起初我见那些臭男人个个都态度轻慢,后来跟夹着尾巴的狗似的,比孙子还孙子。”

梁萤轻哼,“今日以后,他们若有心思想来动俞州,也得掂量掂量了。”

韩二娘点头,“这下马威是给足了的。”

她们正说着话,忽听陈安来报,说魏中丞来寻。

梁萤做了手势。

不一会儿魏中丞被请进屋,他正要跟梁萤行跪拜礼,梁萤打住道:“免了,你老人家来一趟不容易。”

说罢让谭三娘看座。

魏中丞道:“我有些事想同大长公主说。”

梁萤看向谭三娘她们,两人行礼告退。

魏中丞这才正色道:“不知大长公主听说过没有,武安大长公主被处罚去守皇陵了。”

当即把楚王在朝堂上的事跟她说了。

武安为保天子和百官担下责来,被罚去守皇陵,其他王室子弟则被幽禁。

猝不及防听到这个消息,梁萤的内心还是挺动容的。

魏中丞幽幽地叹了口气,“王室艰难呐。”

梁萤道:“只要活着就还有翻身的机会。”

魏中丞感叹了一番,而后提起楚王的行事作风,多半是不会让各路诸侯抱团的。

梁萤似笑非笑道:“纵使有些诸侯会被楚王收买,但也有买不动的。

“这回我召集他们来打群架,是想告诉他们,现在我这个大长公主的身份,除了楚王敢来挑衅以外,其他诸侯若是想来找茬,总得掂量掂量。

“在梁王室没有垮台之前,我梁萤就是正统,魏老可明白其中的意义?”

魏中丞为官几十年,已经在官场上被磨成人精了,捋胡子道:“我明白,只要大长公主你振臂一呼,各路仕途不顺的人才统统都会往俞州来,因为俞州代表着官家,比楚王掌控的那个官家还正。”

梁萤抿嘴笑,“看来魏老还是知其精髓的。”

魏中丞指了指她,“人才要,兵马要,名声也要,简直是贪得无厌。”

梁萤厚颜无耻道:“做人嘛,不妨贪心一点,把牌坊立周正一点。”

魏中丞被她的无耻气笑了。

梁萤挑眉问:“你大老远跑这趟,就只为这个?”

魏中丞这才想起了正事,严肃道:“我给你送了一份大礼来。”

梁萤:“???”

魏中丞鸡贼道:“我把庐江的都尉给你挖过来了,只要俞州愿意接纳,荀都尉就会献上庐江郡的三千七百兵。”

听到这话,梁萤不禁愣住。

庐江和益胜紧临东州,若要攻打东州,必夺庐江。

她还筹谋着讨伐大会结束后,就要发兵去夺两郡,结果他居然送上门来了,委实又惊又喜,难掩激动道:“你这坏老头儿,可莫要诓我!”

魏中丞得意道:“我诓你作甚?

“起因是那吴太守想倚靠东州的钟林大军保命,可是荀都尉又想靠俞州,两人发生了分歧。

“先前钟林大军退守到东州,我们这群老儿琢磨着这一战肯定是迟早的,索性替你添砖加瓦,推你一把,这事还是我跟焦老儿一并促成的。”

梁萤欢喜道:“那敢情好,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魏中丞捋胡子道:“是啊,打仗生灵涂炭,不仅士兵遭殃,老百姓也遭殃,能不流血就尽量减少流血。”

梁萤点头,“这条路你们这帮老头儿倒是跟我一致的。”又道,“我打算跟金林王太守协作夺东州,他有五万兵,前后夹击,也能替我们分担些火力。”

魏中丞道:“东州九郡,倘若光靠俞州去攻,确实有难度。”

梁萤:“所以把王太守拉来打群架。”

魏中丞失笑,“卑鄙。”

梁萤也笑,“你们这些坏老头跑去撬人家的墙脚,不一样卑鄙?”

魏中丞:“……”

好吧,大家都一样混账。

晚上梁萤同赵雉说起庐江的事情,赵雉同样惊喜不已。

梁萤跷二郎腿嘚瑟道:“原来这个公主的噱头还有这等好处,以后我走到哪里岂不得横着走了?”

赵雉笑道:“该你占便宜。”

梁萤理直气壮道:“倘若我没拿这个噱头回来,那荀都尉只怕是不会投诚我俞州的。”顿了顿,“到时候你们带兵去打益胜时,先磨嘴皮子劝降,毕竟我这个大长公主是替天行道讨伐楚王,目的不在他们。”

赵雉点头,“这牌坊立得好,就算是抢,也是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抢。”

梁萤:“这些日你们操劳了,相信待那帮诸侯回去后,咱们俞州的名声会传播得更远,以后发生天灾人祸,一定会有人往这边跑。”

赵雉:“自然是人才越多才越好。”

接下来两人就这些日讨伐楚王一事唠了许久。

那些诸侯个个都有心眼子,回去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梁萤倒不以为意,说道:“他们愿意协作就协作,不愿意你也没得办法,毕竟各为其主,哪能真正的齐心协力呢?”

赵雉双手抱胸,看来她心里头门儿清。

梁萤起身道:“我此举,一来是为昭告天下,俞州乃正统;二来是为威慑诸侯,有没有胆量敢来进犯;三来是为分摊风险,集体搞事,总比我俞州单打独斗跟楚王抗衡强。

“甭管他们回去之后会不会闹出动静来,但我相信,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定不会无动于衷,你看那金林王太守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人呐,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在家门口有便宜占,谁不会去捡呢,不过是弯腰的事。”

对于这番话,赵雉是服气的,“五日内整顿军队出发取益胜和庐江,金林那边肯定会看我们有所行动才会出击协作。”

梁萤:“你安排便是,这两年风调雨顺,州里的粮食充足,打几场仗还养得起。”

于是三日后,由金鸣带兵去收庐江,赵雉则领着陶二郎去取益胜。

为了把陶二郎扶植起来能单独领兵,老将们每每出征都会携带他们磨经验。

庐江那边因着荀都尉的投诚,吴太守事先就被他们那帮兵蛋子给控制起来了。

谁都不想跟俞州打仗,毕竟连钟林十万大军都被打跑了,他们这几千兵如果跟俞州干架,无异于白白送死。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好了。

反正现在俞州是正儿八经的官家。

金鸣顺利入驻庐江,陈安过去处理郡府里的公务,要筛选哪些人得用。

另一边的益胜也未大动干戈,赵雉派士兵们轮流劝降,打着大长公主要讨伐钟林大军的旗号搞得守城的士兵们人心惶惶。

他们离俞州近,对春日钟林大军被击退回来的事自然清楚,也晓得俞州境内藏得有厉害武器。

那苗太守原本还摇摆不定,后来听说隔壁庐江已经投诚了,郡内的官兵们再无斗志。

苗太守没得办法,只得带着郡府官员开城迎接,让赵旗插上城门,宣示主权。

得知两郡收服的消息,张议过去安内。

为了做攻打东州的准备,河城与广陵派大量士兵过去驻扎。

消息传到东州境内,钟林愠恼不已,他原本还打算再度攻打俞州,不曾想人家送到家门口了。

不仅如此,另一边的金林郡也开始布重兵到丰县和曲川两地,由此可见两家打的馊主意。

东州九郡,两家凭本事自取。

取的自然是靠近自家根据地的郡县,这样大家都得利。

战火再次拉开了序幕。

随着第一声火药炸响,讨伐楚王的大旗算是正式打响。

在赵雉等人攻打鲁郡的第二天,金林出兵攻打东州的后方下业。

两军为瓜分东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毕竟谁若跑得快抢得多,谁家的地盘就能得到扩张。

两条疯狗猖狂地撕咬钟林大军。

上回他们在俞州吃过那帮土匪的亏,现在都有心理阴影了,只要一听到那惊天炸雷,无不胆战心惊。

几乎本能地感到害怕。

这期间钟林曾差人去俞州打探过,但他们行事极其隐秘谨慎,一时半会儿也没探出名堂来。

在东州战火激烈之际,有年轻儿郎从各方赶赴前来投奔。

州府热情接待他们,但要经过筛选考核才可任用。

纷飞战火中,韩二娘忽然接到家书,说蒋氏病得厉害,梁萤准了她的假。

韩二娘风尘仆仆赶回平中,家里人见她归来,无不感到开怀。

蒋氏卧病在床,韩二娘前去探望。

蒋氏到底不太高兴她在外奔波,翻身背对着她不予理会。

韩二娘坐在床沿,撇嘴道:“阿娘若不理我,我便又回去了。”

这话把蒋氏给气着了,咳嗽道:“你走吧,以后也别再回来了。”

韩大郎劝道:“阿娘,二娘回来一次也不容易,你就莫要斗气了。”

韩太守也这么说。

现在全家都倒戈,以韩二娘为荣。

提起她写的讨伐檄文,无不激动,再加之顶头上司一下子又摇身变成了大长公主,那风头简直了。

两位兄长很是狗腿,韩二娘也有些膨胀,同他们说道:“目前大长公主下令打东州讨伐钟林大军,已经有不少人前来投奔,待东州那边打下来后需要大量人才过去治内,到时候替两位兄长举荐试试,但能不能胜任下来,还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韩太守道:“无妨,这阵子我费心多带带他们。”

韩二娘当即把梁萤治理俞州的核心理念同他们细致地讲了讲。

蒋氏原本气恼她,但见她比往日成长许多,整个人干练又悍利,已经显现出能独当一面的本事了,心里头一时五味杂陈。

养了这么一个叛逆的闺女,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当然了,她回娘家时亲戚们提到韩二娘都是称赞,毕竟自家老子是地方官,闺女却干到州府去了。

韩太守也觉得贼有颜面,两个儿子成为对照组丝毫不恼,而是盼着能鸡犬升天。

一大家子都变得很奇怪,以前都是围着韩太守转,现在都是期盼着韩二娘能光宗耀祖。

这种转变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韩二娘告了长假陪伴家人,年后过去都没关系。

这两年一直在外,如今可算能好好陪伴家人。

途中韩大娘也过来探望自家老娘,许是过得不如意,全然没有自家妹妹的神采飞扬。

韩二娘几番试探,韩大娘才吐露实情,原是自家男人纳的妾室有孕在身,让她这个做主母的多担待着些。

韩大娘觉得心里头委屈。

听到这话,韩二娘一反常态,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激动批判薛家了,而是拿出自家老娘那副大婆做派,理所应当道:“不过就是个妾室而已,阿姐何必把她放到心上?”

韩大娘欲言又止。

韩二娘淡淡道:“阿娘以前不是同你说过吗,男人纳妾天经地义,何况是你自己不中用,没法给薛家诞下子嗣,影响他们家传宗接代。

“如今人家养的妾室能生养了,你这个做主母的应该高兴才对。

“你们薛家有后了,阿姐若觉得心里头不舒坦,那就是你没有肚量不能容人,传出去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看笑话的。

“你一个官家娘子,若连这点气量都没有,跟一个可以发卖的妾室拈酸吃醋,像什么话?”

韩大娘被噎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韩二娘冷酷道:“阿姐你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对,没法哄自家夫君欢心,而不是回娘家来愁眉苦脸,让家里人糟心,明白吗?”

韩大娘无法理解道:“二娘你变了。”

韩二娘失笑,“我怎么变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