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第八十七章 纤纤素手成就一方霸主……(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4478 字 8个月前

在这场硝烟争夺战中, 汶阳大军因各方局势被迫走进俞州,使梁萤他们这群人成为最大的赢家。

从最初汶阳与金林联手入侵的危机重重,到力挽狂澜的扭转乾坤, 他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梁萤用她高超的战略布局搅动风云,成功把俞州与东州拯救下来。

而另一边的广阳侯也是这场动乱的得利者。

趁着京畿被讨伐时, 攻占沧州和苏昌等地, 并且在汶阳剩余的两万多兵前去围剿允州兵时把他们拦断截获, 保住了允州兵的大后方。

那两万多兵战死一部分,逃亡一部分,收编一部分,被广阳侯吞并八千多人。

去年他被俞州那帮土匪拿马屎蛋戏耍, 恼恨不已,不曾想今年捞到的好处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广阳侯站在苏昌的城楼上眺望这片壮丽山河,傲娇地挺起胸膛叉着小腰, 春风得意。

他馋这边很久了。

如果不是因为升平驻军怕挨打,早就把沧州等地给夺了, 如今总算圆了心愿, 心情爽快至极。

现在京畿那边的混乱跟他无关, 他没有野心去夺汴阳那个政治中心, 只想混个小头目。

与他的惬意相比, 京中的楚王则愁得脑壳痛, 百官成日里处在高压惶惶中, 生怕一个不慎就会掉脑袋。

目前允州和杜阳军来势汹汹, 已经攻到禹城。

乾政殿里, 楚王独自坐在龙椅上,整个人面目阴沉。

接连失利令他悔不当初。

那俞州就如同一块铁板,明明是最不起眼的, 却偏偏刀刀致命。

他失悔不已。

如果一开始在永庆太守府被灭的时候就发兵讨伐镇压,又哪来今日的狼狈?

可是没有如果了。

不过就是一群土匪而已。

从安县到永庆再到俞州,乃至现在的东州,他们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崛起,甚至已经有成为一方霸主的势头了。

哪怕现在自己陷入窘境,楚王都不会认为他对俞州的判断有任何差错。

在他们占据俞州时,他的目光就被那群人吸引了过去,派钟林大军去攻打,就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危险。

可是钟林大军却战败了。

这是他怎么都没料到的。

之后俞州又搞出什么认祖归宗,讨伐大会,全都是剑走偏锋的操作。

楚王痛苦地揉太阳穴。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帮土匪确实是所有诸侯中最危险的存在。

原本以为派甘宗群过去跟金林协作能把他们彻底瓦解,不曾想允州何政和常山王,以及广阳侯集体造反,给他送了这么大的一份厚礼,委实吃不消。

现在东州那边的兵召不回来,京畿又战乱四起,他仿佛在一夜间苍老不少。

楚王望着偌大的宫殿,心里头不知是何滋味。

也不知过了多久,尚书令文崖进殿来。

楚王迟钝地看向他,问道:“东州那边可有回音?”

文崖摇头。

楚王不禁被气笑了,恼恨道:“那甘宗群莫不是要反了?”

文崖一时答不出话来。

楚王把脸埋入双掌中,之前无比得意跟金林协作剿灭俞州,不曾想现在却成为他痛苦的根源。

那汶阳大军离京畿山高路远,鞭长莫及,纵使他恨不得把甘宗群的皮扒了,也使不出任何法子来。

楚王感到深深的挫败。

文崖也无能为力,隐隐意识到,或许甘宗群已经反了。

月初时,东州保池失陷,被甘宗群夺下。

金林军退守到了下业。

大军入城后,当地老百姓恐慌不已。

汶阳军军纪严明,为了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同老百姓宣传打豪绅分土地的宣言,果然引得众人好感。

告示墙边聚满了人,他们原本对这些官兵惧怕,但没有什么比土地下放,取缔徭役更有吸引力。

衣衫褴褛的百姓不识字,忙问旁边的人。

有老媪壮着胆子上前问维持秩序的官兵,小心翼翼道:“军爷,你们跟俞州军是一样的吗?”

士兵笑着答道:“对,我们汶阳军以后就是俞州军,整个东州都会取缔徭役,把土地下放给老百姓,丰衣足食。”

老媪欢喜不已,半信半疑问:“真的还是假的?”

士兵道:“自然是真的。”又道,“待城里秩序稳定,俞州那边就会派人过来治内。”

旁边的妇人八卦问:“那金林那边是不是也要把土地下放了?”

士兵点头,“东州打完了就打金林,挨着打过去,到一个地方就把土地分下来。”

众人喜笑颜开,皆议论纷纷。

那士兵生得年轻,又健谈,满口官话,很有亲和力,有妇人买了甜瓜,索性热情地塞了两个给他解暑。

士兵连忙推拒,说道:“我们将军有令,不可拿老百姓的物什,会受罚的。”

妇人大方道:“不过是两只瓜,算不得物什。”

她硬是塞给了小子。

也在这时,忽见甘宗群等人过来,那士兵忙抱着两只瓜站得规规矩矩。

此举把众人逗笑了。

甘宗群瞥了他一眼,做了个手势,旁边刘校尉上前把那士兵手里的两只瓜拿走了。

众人又笑了起来。

结果下一瞬,一女娃把她祖母篮子里的甜瓜补到士兵手里,脆生生道:“吃!”

士兵:“……”

他无辜地挨甘宗群等人盯了几眼。

小小一只甜瓜,代表着东州老百姓对这群人的喜欢。

在进太守府的途中,甘宗群一直在掂手里的瓜,第一次感受到了东州人的热情。

刘校尉道:“这边的人当真好客。”

甘宗群嗤之以鼻,“在鲁郡那边,你可曾感受过他们的好客?”

刘校尉:“……”

甘宗群:“那些人虽然大字不识,却一点都不傻,哪些是好哪些是坏,心里头可清楚了,俞州的衙门能把民心哄到手,确实费了不少心思。”

刘校尉试探问:“那我们以后会收编到赵州牧手里吗?”

甘宗群不屑道:“赵雉小儿,乳臭未干,岂能压我一头?”

刘校尉闭嘴。

保池失陷的消息传到俞州,梁萤让魏中丞过去治内。

目前韩二娘已经能独当一面了,韩大娘受她洗礼,也成长得很快。

梁萤有心让她们学治内,说道:“这次你们跟魏老儿去保池,我让他多带着你们学治内,以后会直接放权。”

韩二娘蠢蠢欲动道:“大长公主这般抬举,以后二娘会不会也能像我父亲那般做一郡之首?”

梁萤鄙视道:“出息,以后去京城做京官不好吗?”

听到这话,韩二娘立马来了精神,“你可莫要诓我。”

梁萤:“不诓你,先把基础打好了,以后才有本事爬得更高,看得更远,明白吗?”

韩二娘点头,“明白!”

梁萤对姐妹俩一番交代。

待她们离去后,武安过来,说道:“那两位女郎当真了不得,我在官舍里问过她们,来俞州似乎有一阵子了。”

梁萤应道:“是有两三年了,现在差不多能独当一面,再费心培养个三五年,做太守也使得。”

武安:“倒是个争气的。”

梁萤笑道:“除了她们以外,甄氏也了不得,永庆、临都和雁门等地的学堂都是她在筹办,我实在太忙,只能偶尔抽空过去巡察。”

武安摇团扇道:“这么多县都开办学堂,也着实不易。”

梁萤:“说来也不怕阿姐笑话,那些学堂的经费,衙门里倒没拨多少钱银去,大部分都是靠当地的商贾扶持。

“学生们自己解决伙食,现在用到的纸极少,主要以沙盘写画为主,许多地方都是公家的场地,雇教学的先生费用占大头,其他开支能少则少。

“我现在是巴不得商贾们有钱挣,他们能挣钱了,衙门就有商税,那些人腰包鼓了,总会做些挣名声的义举。

“当初把这些人的田地充公,总得用其他方式去扶持他们,总不能一直让他们吃亏。”

武安点头,“士农工商,也只有你才会扶持商贾。”

梁萤严肃道:“农业重要,商贸往来同等重要。

“只有把地方的作坊物什送出去了,才能带动地方发展,地方有钱了,才养得起学堂这些没有油水的公办民生。

“等底下的娃娃一批又一批长大了,就不会像他们的祖辈那样是文盲,不论男女,以后的出路总会宽阔许多。”

武安赞许道:“确实是这个道理。”

梁萤试探问:“阿姐可有兴致兴办学堂?”

武安失笑,“我年纪大了,没那个精力去折腾。”

梁萤反驳道:“你看魏老儿他们七老八十了还干劲十足呢,腿脚灵活,跑得比我还快。”

武安默了默,“我一辈子不曾干过什么正经事,恐做不好。”

梁萤:“我也没治过内,现在俞州不挺好的?”又道,“以前哪有公家像俞州这般在每个县兴办学堂呀,都是头一遭,一开始总是不够好的,但时日久些,总会越来越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