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光漾 掌心都热了(1 / 2)

含璋刚启唇, 还没有来得及出声,嘴里就被送入一个温温热热香香甜甜的东西。

她下意识的嚼了嚼,是软糯的干果子, 满口甜香, 一时竟没说出话来。

福临望着她笑:“科尔沁送来的干果。你阿玛说,是你额娘亲手摘的。亲自晒的。是皇后喜欢的味道,对吗?”

一屋子凝成的对含璋和孔嬷嬷的剑拔弩张,在含璋吃到这甜甜的干果后。好似被福临撑开了一个厚实的屏障,所有的恶意和杀意, 还有暴躁的叫嚣,都被隔绝在世界之外了。

含璋甚至没来得及细品福临话中的意思。

怎么就偏偏这个时候, 会有科尔沁送来的东西, 还是绰尔济和他福晋送来的呢?

还特地是给含璋的。

含璋顾不上想这些,是因为福临趁着送果子给她的时候, 在她掌心写字。

写了两遍,含璋都没瞧,就在心里默出来了。

福临说,信朕。

他的眸光很温柔, 带着包容一切的安抚,那眼眸深处,还含着含璋极其熟悉的从容, 与一切尽在掌握的淡定。

含璋心中一腔孤勇的奋进,倏然就被抚平了。

她含着甜甜的干果, 转眸去看孔嬷嬷。

这是她第二次看孔嬷嬷。第一次是岳乐说话的时候, 是含璋下定决心的时候,然而这一次,她将心绪放平后再去看时, 才发现孔嬷嬷很镇定。

是一直以来都很镇定。

从听见吴良辅说要请她来,孔嬷嬷就并不惊讶,也不曾失措。

倒是含璋只顾着心中猜测,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此时再看孔嬷嬷,才知觉孔嬷嬷是不是镇定的过头了。

感受到她的目光,侍立在含璋身边的孔嬷嬷也望过来,然后望着含璋浅浅笑了笑,那眼神里传递的信息,也是在安抚含璋,让含璋不要担心的意思。

直到此时,含璋才想到,是不是福临,是不是孔嬷嬷,有什么事情在瞒着她呀。又或者,他们达成了她不知道的协议,计划?

见小皇后的神情落下来,目光也静下来,福临感受到握在手里的柔软的小手也在慢慢的回温,福临就知道,小皇后听他的话了。

福临安抚好了小皇后,就淡淡看了一眼岳乐。

岳乐会意。虽然跟刚开始说好的流程有些不一样,但也只是出现了皇后娘娘亲临现场的意外。

其他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此事皇上都安排好了,根本无须皇上出面,岳乐知道,把事情的原委说给皇后娘娘不是重头戏,重头戏是要替皇后娘娘,替娘娘身边的孔嬷嬷洗清‘冤屈’。

要让诸王大臣贝勒们,闭上他们的嘴。不要再试图攻击中宫的人,攻击中宫皇后。

孔嬷嬷被请到堂前。

岳乐问孔嬷嬷,对这些‘指控’有什么要说的。

孔嬷嬷笑了一笑,不亢不卑地说:“回禀诸位王爷贝勒,大人们。奴才没有什么可辩驳的。这些事情,都是奴才教给皇后娘娘的。”

这话一出,哪怕福临再有安排,含璋也跟着紧张起来,她的手都捏住福临的指尖了。

力气还挺大的。福临垂眸瞧了一眼,指尖都捏红了,有那么一点点疼。

福临含笑摸了摸含璋的手,又怕她紧张,干脆把她的两只手都拢到怀里抱着,用自己的大手给她暖一暖,小皇后是不是就不怕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福临护起来,含璋有点脸红,却并没有躲开。

她含着一眼的盈盈水光看了福临一眼,在众人似有似无的目光中往福临那边移动了一下,两个人挨在一处坐着了。

她本来就得宠,福临都疼她疼爱的不得了了,又不是担着虚名,也不怕人看。

含璋还有点女儿家赌气的小心思。你们不是就怕福临宠着我么。那我就偏要得宠给你们瞧。让你们看看,福临宝贝我都宝贝成什么样儿了。

炫耀一下,气死这帮人。

福临哪能看不出小皇后的心思呢。正巧他也是这个心思。两个人都着意炫耀,福临甚至还挑衅的看了一眼望过来的郑亲王。

但很快的,郑亲王就顾不上他们这边了。

孔嬷嬷的承认,令诸王贝勒大臣中一部分人为之骚动。

他们准备好的诘问就要问出来的时候,他们的气焰就要更嚣张的时候,安郡王岳乐接下来的一系列的操作,让他们彻底的哑火了。

孔家来人了。

孔嬷嬷的丈夫儿子,都让带进来了。还有孔家的一些其他的人。

他们都站在堂前,与孔嬷嬷站在一起。岳乐吩咐一声,他们便开始自报家门,说自己会些什么,在何处当差。

孔嬷嬷的丈夫与儿子在王府当差,这事儿含璋已经知道了。

儿子的媳妇也在王府当差,是内宅福晋身边伺候小主子的。孔嬷嬷的孙儿孙女年纪还小,都不足十岁,这次也没有带着过来。

但令含璋没想到的是,孔嬷嬷的娘家竟和衍圣公的支脉是联宗。而且孔嬷嬷上一辈的人家里头,竟还有和定南王孔有德家里有亲的。

这些人一溜排开,家里都是有来历的。衍圣公孔家底蕴深厚,定南王孔有德的家里,哪怕是旁系的人家,那也比一般人家强多了。

孔嬷嬷是汉人出身,可这样的出身也并不低微,孔嬷嬷会这些个东西,就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这样出身的人家,做了科尔沁格格身边的嬷嬷,又是饶余郡王特意安排的。哪能不教会科尔沁绰尔济的格格些东西呢?

皇后娘娘又没有撒谎。皇后娘娘不都说了么?会的这些东西,都是孔嬷嬷教的。人前人后都是这么个说辞。

孔嬷嬷不是也这样默认了么。孔嬷嬷低调。可当着众人的面,也明说了,这些个东西,都是她教给皇后娘娘的。并不是什么蓄意挑拨。

含璋比谁不清楚呢?她都是随口说的。就为了给自个儿的巧思有个光明正大的去处。

她也知道孔嬷嬷出身王府,家里的人在何处当差,祖辈上做些个什么事情,她也是知道的。

毕竟当初王府把人送到含璋格格身边,肯定是查清楚了,知根知底的奴才,才敢放心把人送过去的。

含璋是万万没想到。孔嬷嬷这样深藏不露,还有这样的家世呢。这样厉害的出身,怕是在整个宫里也就只能寻出这么一个来。

这怕不是个神仙嬷嬷吧。

饶余郡王的爵位,是给了岳乐承继的。孔嬷嬷出身郡王府,给了含璋身边做嬷嬷,但家里的其他人还都是在郡王府当差的。

岳乐把人一家人都带过来,当面把事情都交代清楚了。作为孔家的主子,岳乐样样都预备齐全了,给了诸王贝勒大臣们一个交代。

谁也挑不出什么错来。毕竟孔家说到底,是岳乐的人。也归不着他们来管。

谁又能想到,他们一心一意想要挑动着闹起来的事情,却碰到了这么一块咬不进去的铁板呢?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是他们借故借题发挥,硬是要闹大的。

现在岳乐出来顶头了,年轻的王爷贝勒们,还指望着将来战场上立功的机会,与福临的矛盾本来也是少些小些,如今谁都知道,宗室上能用的人不多了。

他们可不愿意和福临闹翻。本来这事儿他们就没有多少参与感。

对于一些想要通过后宫嫔妃,通过女子手段拿捏皇上的老王爷们,他们看的其实更清楚些。

皇上早就不是过去的皇上了。

多尔衮死后,皇上十四岁就亲政了。不是什么温和的少年天子,皇上杀伐决断的样子,谁没见过呢?

难道还妄图做那个掌控皇上婚事,给皇上选定皇后,意图控制皇上的第二个‘多尔衮,’第二个‘皇父摄政王’么?

顺坡下驴。岳乐给了台阶,众人就合议了。

郑亲王是辅政王,在这场争议中没有偏颇,但实际上,他的心里就真的没有想法吗?

他没有表态,那些老王爷们,那些执意不肯接纳汉臣,那些屡屡叫嚣着并不尊重福临政策圣旨的八旗老贵胄们,他们怎么可能闹得这么狠呢?

若郑亲王没有授意,谁敢针对科尔沁的格格?谁敢动中宫的人?

多尔衮死后,皇上册郑亲王为辅政王,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头一把交椅。

看似尊荣,可实际上,是降位了的。

福临怎么可能愿意在多尔衮之后再度容忍一个摄政王呢?

郑亲王济尔哈朗,原本的摄政名位是在第一个的。但因为多尔衮气焰雄大,他才被弄到后头去了。

多尔衮死后,人人都以为郑亲王能出头了。结果十四岁的皇上亲政后,让众人看到了,皇上并不愿意再有一个摄政王了。

册封郑亲王为辅政叔王。这就值得深思了。明升暗降,郑亲王心中,能没有芥蒂吗?

议政王大臣会议所议何事,那都是郑亲王说了算的。既把孔嬷嬷这个事拿出来说了,那就是说明郑亲王认为此事可议。

可岳乐的准备太充分了。充分的他们找不到任何的破绽和切入口。

本想一举趁乱,一鼓作气的拿下孔氏。然后再伺机行动,或能控制中宫为他们所用的。现在却不得不铩羽而归了。

孔氏的出身,背后拎出来的人家,他们是碰不得的。

更何况还有岳乐,还有皇上。还有这么些个年轻的贝勒们。

郑亲王笑了笑,沉声道:“既如此,此事是一场误会,那就罢了。孔氏如此出身,在皇后娘娘身边侍奉也是极好的。”

郑亲王都说和,那就只能和了。

郑亲王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说事情既然说清楚了,那时辰还早,就来议一议另外的几件事。

孔嬷嬷的事情,就放过去了。

孔家的人叫人带出去了。

岳乐已与众人开始说另外的事,福临就望着含璋笑了一笑,那意思就说看吧朕就说不会有事的。

含璋方才还是有些紧张的,被福临放在怀里的手心都有点微微的汗意了。

要不是福临时不时的会喂她吃一颗小果子,含璋只怕是在看的过程中都紧张的忘了呼吸了。

事情解决了。孔嬷嬷没事了。

含璋当然不必一直待在这里。瞧他们的样子,接下来是要议正经事的,前线战事,各省事务,都有需要拿出来议的地方。

含璋就带着孔嬷嬷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