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入韵 攥着他的命(1 / 2)

福临仔细的凝望着他的小皇后。

晌午的时候雪就停了。这个月份京城倒是少有下这样大雪的时候。

可小公主刚刚出生, 外头就下了这样的大雪,这是个好兆头。

到了下午,还能瞧见外头落下的积雪呢。只不过含璋这个时候吹不得风, 也就没法子去瞧这样的雪了。只能隔着窗扇,稍稍的往外看一看。

外头天气冷, 福临是披着大氅来的。怕把外头的寒意带进来了, 身上的大氅在外头解了后,是将衣裳一套都换了, 暖和了身子才进来的。

含璋的产房温软如春,丝毫都感受不到一点凉意。

福临的心仿佛陷在滚热的泉水中,他抱着一团柔软的小女儿,望着含璋的眸中, 是不加掩饰的爱意与赞赏。

再冷凝的大雪, 也浇不灭福临心中对含璋炽热的爱意热火。

她的这些话, 仿若春日的花茶般,熨帖和缓了他的心。

福临道:“宝日乐如今对外,婚事上还是没有定的。你有话出去, 她是要等到十八岁才会成婚的。朕也与你说过,将来会册她为郡主。”

“只是宝日乐能这样自由,多尔瑾她们几个怕是不成的。”

含璋笑道:“这个我当然明白。你将几个孩子接到宫中的时候, 我就知道了。”

“只是她们虽然不一样,可前头有我的话,有宝日乐的带动,外头人的说法也是很多的, 也有很多的猜测,想着公主们是不是也要等到十八岁才成婚。毕竟公主们的年纪还是小一些的。有意的人家如今也不必太早做准备,不过探口风的人不少, 想是不是也要把自家的公子们养的不碰人的。”

含璋当初给宝日乐这样定人的时候,其实就只是想让宝日乐快乐一些幸福一些。却没想到带来了连锁的反应。

无意让公主们的婚姻和择偶环境也跟着变动了一下。

可这样的改变,在含璋看来,却觉得是很好的。

外头的这些议论,福临当然是知道的。

福临说:“靖南王平南王平西王几家的世子公子,都是早早送来京中的。当初挑的,都是家里较为出色的孩子。明着说是养在京城的王府里,实际上是为了什么,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这几家不是自家的亲王,但对大清贡献卓著,理应厚待。朕自能掌控他们。当初朕处置了多尔衮,推翻了他许多的政策,但唯独这个,并没有驳回。朕倒是难得的与他看法一致了。”

如今的福临,抱着温软的小女儿,生怕吓着小女儿似的,语气平静的提起多尔衮,都不敢有丝毫的戾气,语气脾气都收敛着。

先前福临膝下,亲生的公主只有四公主一个,可四公主太小了。便是如今再添了一位五公主,年纪更小。

朝廷有朝廷的法子笼络三位异姓王,可皇家也得有皇家的法子笼络他们。这法子自古就是有的,也不独是福临创造的。

早在多尔瑾格佛贺还有温西珲进宫的时候,他们三家对此事都是心知肚明的。

宫里没有亲生的公主能嫁出去了。将亲王郡王的格格接到宫中来,册为公主,将来这三家异姓王的三位公子,都是要尚主的。

那三个世子公子,与三位公主年貌相当,等到了年纪,就由太后赐婚。这是福临当初的设想。

岁岁睡着了。

大约是福临的语气太过温柔,也大约是屋里太过于温暖,又大约是阿玛额娘谈话的气氛十分的舒适,小公主在福临怀里睡着了。

福临怕自己颠着她了,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放到她的小床上。

岁岁的小床就摆在含璋的身边,就在他们的床榻边上。

瞧着福临温柔的模样,含璋想,这才是真正的捧在手上怕摔了吧。

福临瞧见含璋的眼神了,过来就抱住她:“朕也疼你的。”

含璋闻言就笑了,这是怕她吃女儿的醋么。

其实她瞧见福临疼爱岁岁的模样,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岁岁长得太好看了,连她也很喜欢,是她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小公主,哪能吃自己女儿的醋呢。

就是她现在还没法抱,等休养好了,她也要抱个够的。

她看福临啊,八成是女儿没得抱了,就跑过来抱她。总得抱点什么不是么。

福临说:“公主们现在还小,朕不会因为册了岁岁为固伦公主,就给公主们册定封号。多尔瑾她们的封号,会等到给她们赐婚的时候册定。”

而且,多尔瑾格佛贺,还有温西珲,包括他的四公主,将来都是和硕公主。

福临也是疼爱她们的,对这一点,他直言不讳,甚至还言明这是受了含璋的影响。

他说:“含含,你是一片慈母之心,朕自然也不能落后的。宝日乐的事情,外头的人跟风,朕倒是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宝日乐是你的亲妹妹,理当如此。”

“多尔瑾她们虽是朕的养女,但也是大清的公主,身份贵重,不容轻慢,她们将来成婚,自是不能太差的。那几家的公子年纪都也小,朕吩咐一声,不许早早给他们安排人服侍,将来多尔瑾与他们接触接触培养一下感情,也都是可以的。在这上头,朕不会亏待公主们。”

“朕的公主嫁过去,虽是为了笼络异姓王,可朕也是真心实意的盼着她们能过好她们自己的日子的。”

含璋知道后头的事情。

在福临当政的时候,这三个异姓王都好好的,很是服帖,忠心耿耿的为大清四处征战,说他们为大清的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可到了康熙年间,年轻的皇帝一句要撤藩,三个异姓王就相继反了。

那个时候,两个和硕公主早就嫁过去了,那样的结局底下,公主能落得什么好的结果呢。她们是大清的公主,却嫁去了那样的人家,只怕那个时候,最无辜的就是公主们了吧。

含璋也许不能改变她们嫁过去的命运,却希望她们能过得快乐幸福一些,不要落到那样的结果。这又不是历史上三个冷冰冰的公主名字,这可是她看着长大的三个小丫头啊。

她了解福临,知道福临绝不会推多尔瑾她们入火坑的。

唯有一样,是他生病了不能支撑,才未能护佑她们到最后。而继立的新帝急于除掉朝中乃至大清的掣肘,等不及要缓缓图之,因此才立意立刻撤藩,才有了八年的平乱。

董鄂氏的书信中没有写过这些。她只知道她死之前的事情,她死之后的事情,是一概不知道的。

而她死之前,福临就已经有病弱之象了。只是为了朝中大局,不曾表露出来罢了。

可后面的事情,含璋知道啊。

“三位异姓王如今替皇上征战,理当笼络。将来,大清总有承平的一日,皇上打算如何呢?”

如今屋中只有含璋与福临两个人。厚厚的毡帘挂在门上,外头候着的奴才们压根听不见屋里帝后的话。

小公主早就熟睡了,也压根不知道自己的阿玛额娘在谈论这样风云际会的事情。

福临如今不爱看董鄂氏的书信了。该知道的事情,他都从那些含璋抄过来的书信中知道了。

每月还接董鄂氏的书信,只不过是为了稳住董鄂氏。不让她情绪失控干出什么事情来破坏大局。

但她的书信,福临不再看了,含璋也不再摘录了,就只放在固定的地方,存着。

朝中的事情,福临从没有刻意瞒着含璋的。

关乎女儿们的幸福,福临直言道:“大清承平,他们便要论功行赏。南边诸多地方,例云贵两广,是他们原本经营的地方,朕想先将他们封做藩王,以滋地方。总不能让人说大清忘恩负义。”

“等日后稳定下来,过个几十年,老王爷们都过世了,下一任的王爷上来,朕会慢慢筹谋。自不能变成裂土分封的大清。总有一日,会慢慢削弱他们的爵位,和平过渡。等到了那个时候,孩子们一生的好日子也过去了,剩下的子孙们求安逸,自不会与朝廷对抗的。”

含璋慢慢点头,这才是个温水煮青蛙的好法子。时间是需要的久一些。

若是福临能好好的活着,他后面的设想就能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