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出发,抓人(2 / 2)

刑警日志 刹车很及时 3014 字 9个月前

loadAdv(7,3);

安静的地下实验室没人打扰,陆川跟沈法医也通了电话,告诉她这段时间白天要处理以前的积案,就暂时不聊天了。

所以,心无他物的陆川,此刻头脑极其清醒,斗志昂扬,整个人正在最好的状态。

这让陆川有一种找到了省厅参加指纹会战的一种感觉,专心致志,什么都不想,就是扫案子。

这一次,陆川下手的是去年唯二的两起积案的盗窃案。

这个案子相比抢劫案而言,对陆川来说,其实更加简单一些。

嫌疑人作案手法非常老道,做案的时候戴着手套,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信息。

但是,对方行窃不可能飘着进入室内,所以留下了脚印。

对于足迹鉴定分析,陆川驾轻救赎,很快就完成了鞋印的数据测量。

凶手当时作案的时候,应该是一种闲庭信步的状态,在被告人家里的客厅,卧室留下了上百个足迹脚印。

如此丰富的足迹,陆川还是第一次在一个案件现场看到,所以分析起来得到的数据也更加确切。

“男性,身高1米93到1米96,体重70公斤到75公斤,走路形态微弱外八字,左腿……疑似有过骨折。”

一个人的足迹形态,既受先天性影响,也受后天影响。

先天影响的因素主要是遗传,而后天影响的因素就非常多。

比如营养摄入,身体发育,骨质情况,还有外力打击。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体发育情况下,足迹的形态也是有微弱差异的。

但是这种差异应该是连续的可观测的可推测的。

可一旦受过外力打击,比如说腿骨骨折,就会对一个人的足迹形态产生突变式的影响。

另外就是这个人的身高1米93到1米96,这个身高的高度绝对是属于极少数人。

还是老办法,陆川确定好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后,将历年来盗窃犯罪嫌疑人的数据拉出来,然后进行对比。

而这一次陆川首先对比的就是身高选项。

相比较抢劫,海州市盗窃犯罪嫌疑人前科的人数要多一些。

主要原因是盗窃相比较于抢劫,被抓的概率相对来讲要小一些。

一次没被抓,两次没被抓,犯罪嫌疑人就会有一种自我肯定和熟练的技巧经验的积累。

就好比一些老色批,走在小巷子里,眼睛一抬眼神一汇聚,根本不用对方打招呼,就知道这个人是干嘛的。

甚至价格都心知肚明。

于是就能心满意足的完成一次升华。

被抓的概率越小,这就导致犯盗窃罪的嫌疑人基数大,犯罪次数多。

可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偷的多了,被抓的概率就从小变大了。

多年积攒下来,海州市有技术积累的盗窃犯基本都被抓了一个遍。

所以,陆川这次非常迅速的就在前科嫌疑人数据库里面找到了对应的犯罪嫌疑人。

伸了个懒腰,陆川把数据发给了孙军。(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