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东宫诸臣,未来大考(2 / 2)

李显低头,他知道众人为什么不愿意选孔贤,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李贤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也已经足够让人否掉他了。

“杨炯如何?”薛元超突然开口,一下子就将众人目光吸引了过去。

李绚缓缓的点头,但同时又说道:“可以是可以,不瞒薛公,绚也想过杨炯,但他为人太过年轻,如此会否对其有害?”

有时候,别人说你太年轻,可能就是以因为你太年轻来压制你。

有时候,说伱太年轻,并不是担心你的能力,而是担心你的资历,容易遭到别人攻讦。

杨炯便是如此,李绚可是记得,初唐四杰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杨炯九岁及第,被举神童,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上元三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如今已经三十岁了,不年轻了。”薛元超突然轻叹一声。

他知道,李绚并不是在压制杨炯,而且李绚和杨炯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杨炯给人神童的印象太深刻,让人下意识的以为他很年轻。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文章虽然千古事,但也容易一时被吹散。

“是啊,本王还没有觉察到杨炯已经三十了,那么也好,便就杨炯吧,他的才华,足够教导殿下了。”李绚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显诧异的看向李绚,说道:“孤如果没记错的话,杨炯在为王叔写檄文,不知道成就没有?”

“有一段时间没问了,毕竟这是明年的事。”李绚笑笑,然后说道:“杨炯说,这等檄文,还是杜审言更擅长,所以此事主要看杜审言,但杜审言是出了名的慢。”

“那么就将杜审言也召入崇文馆如何?”李显忍不住有些跃跃欲试。

他一句话,在场众人不由得有些发愣。

随即,苏良嗣开口道:“殿下只知杜审言文声惊人,却不知道其人狂傲,整个长安文坛,没几个人不被他骂过的。”

“太子舍人还有几个空缺,可以填补。”李绚突然冷不丁的开口,然后认真看向薛元超。

薛元超肃然起来,看着李绚说道:“那么另外一位崇文馆学士呢?”

“卢照邻,宋之问,苏味道,李峤,从中选其一,其他若有愿来者,可任太子舍人。”李绚认真看着薛元超。

其他人这个时候都紧紧闭上了嘴,不发一言。

当时才子,除了王勃没在,其他人都已经在此了。

薛元超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可是在想修书之事?”

修书。

不管是太宗李世民,还是皇帝李治,哪怕李建成和李承乾,李弘,李贤都有过修书之事。

李绚转头看向李显,问道:“殿下,如何想?”

众人同一时间看向李显。

虽然说东宫修书是必然,但终究是李显做主。

“是要修《汉书》吗?”李显略带担忧,但又认真的看向李绚。

众人同时沉默了下来。

李贤被废,便是李贤自己也说,如果当初,他听李绚的话,直接编注《汉书》就好了,也就不会走到被废的一步。

如今李显继位,想要编著书籍,第一个印象也是《汉书》。

“臣不建议直接上手《汉书》。”李绚一句话说完,明德殿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

《汉书》之中,虽然李绚主要针对的是汉景帝时期的窦太后,但是别忘了,在窦太后之前,还有一个吕后。

想要全面编著《汉书》也没有那么容易。

李绚看向薛元超,说道:“殿下参与编书,终究要自身文采超众……等到在诸多贤才教导之下,殿下能有自己独到之见,如此方可入手,如此也方能在说服众臣的同时,让天下士子钦佩。”

李绚说话,殿中群臣同时跟着点头。

编纂书籍,的确是出名捷径,但如果只是为了出名而行编书之道,也大可不必。

李显要做此事,终究需要让天下士子钦服。

薛元超抬眼看着李绚,缓缓点头道:“王爷目光长远,用心良苦,实在难得。”

其他众人还没有听明白什么意思,姚令璋和苏良嗣已经诧异的看向李绚。

李绚笑笑,然后转口说道:“不论如何,先将东宫的编书底子先搭好。”

“好!”薛元超果断的应了下来,然后看向李显:“如此,便从明日上午开始,殿下精研史集。”

“喏!”李显虽然满脸苦涩,但还是拱手应下。

他听的出来,薛元超说了,李绚这么计划,明显是有很长远的计划。

该听还是要听的。

“下来便是政务。”薛元超看向众人,说道:“诸位舍人要时刻了解六部九寺五监动向,但有觉得需要太子过问之事,即刻呈上,东宫观察研习,以使太子早日掌握政务。”

“喏!”众人齐齐躬身。

大唐太子历来都有监国之务,李建成,李承乾,李弘,李贤,都是如此。

尤其如今,皇帝明年都要东巡洛阳,以减轻朝中就食要害。

一旦皇帝离京,多数时候,都是太子监国。

李显将来也少不了要如此,而距离最近的一次,很可能是在明年三月。

到时,很有可能是李显的第一次大考。

唐永隆二年(681年),经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推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这里提早两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