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陛下贤明,铁石心肠(2 / 2)

“嗯!”皇帝点点头,说道:“等到……”

“捷报,捷报,捷报……”清澈的呼喊声在远处的长安城中响起,然后随着声浪快速的传递到了丹凤门下。

一名千牛卫飞快地狂奔到紫宸殿门口,直接跪进了殿中:“……陛下,天后,定襄道大捷,突厥阿史那·伏念执送阿史那·温傅,以及大小贵族将领数十人,不日将押送长安,军情奏捷,臣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好。”李治顿时紧握拳头,说道:“闻喜县公办的漂亮,好了,下去领赏。”

“喏!”千牛卫将士没有听到直接赏赐,虽然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恭敬的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李治终于松了口气,说道:“草原之战总算结束,十几万大军终于能撤军了。”

武后跟着点头,很庆幸的说道:“比预期的还要早上半个月,这样省下来的这部分军粮,就能作为将士们的赏赐。”

“先撤兵吧。”李治看向侧畔,说道:“传旨兵部,即刻拟定撤兵方略,尽量维持草原局势的同时,尽量撤兵。”

“喏!”一名舍人已经站起来拱手,然后快步离开。

“传旨吏部,联合兵部,整理定襄道上下所有人等战功勋业,所有人等都务必准确。”李治刚刚说完,又是一名站了起来,拱手之后快步离开。

“传旨,令闻喜县公裴行俭押送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傅至昭陵,祭告先帝,然后押送太庙,祭告先祖。”李治的命令再下,又是一名舍人站了起来,拱手之后,快步离开。

“传旨中书省,起草诏书,敕封闻喜县公裴行俭为绛国公;起草诏书,恩准尚书右仆射郝处俊致仕;起草诏书,升赵国公李敬玄为尚书右仆射;起草诏书,升彭城县公刘审礼为中书令;起草诏书,升兵部尚书裴行俭为侍中。”李治一连串的话,直接不停的说了出来。

帷帐之后,当值的最后一名舍人站了起来,拱手后迅速离开。

“传旨。”武后这个时候开口,内侍监仇宦站了出来拱手,武后说道:“召刑部尚书裴炎回京。”

“努力!”仇宦躬身,然后快步离开。

李治神色平静的看向殿外晴朗的天空,轻声说道:“如今剩下的一切,就看裴炎和裴行俭两个人如何争了,只希望输的那个人,心里没有怨气。”

武后宽慰的拍拍李治的胳膊。

她知道,皇帝实际上给每个人都准备了足够丰厚的赏赐,但并不是没有人都有机会接下这份赏赐的,尤其是裴行俭。

裴炎虽然机会颇多,但若是他失手出了差错,那么也不会有人替他兜着,那时候,这个刑部尚书,他就得再做十年。

或许他连这个刑部尚书都留不住。

但最后的结果如何,和皇帝有关,也与他们自己有关。

……

彭王府,后院花池侧畔,竹林青翠,黄菊幽香。

刘瑾瑜抱着昭儿坐在短榻上,低头看着一本密报,霞儿站在一旁的桌案前,面色认真的写字。

一侧李笔快速的从门外而入,走到刘瑾瑜面前,拱手道:“王妃,公主殿下刚才派人传信,她今日就不过来了,她和驸马去东山踏春去了。”

“嗯,不来也好,正好避过朝中的这番乱事。”刘瑾瑜轻叹一声,看着手里的密报。

密报上赫然写着:“刑部尚书裴炎奏兵部尚书裴行俭军报有误,阿史那·伏念并非主动归降,乃是因副将张虔勖、程务挺逼迫,同时回纥、薛延陀等部从漠北往南进逼,走投无路才降,不当以降臣奖赏,而当以罪臣问罪。”

“陛下问张虔勖、程务挺其事,二人言,裴尚书所言有事。”刘瑾瑜抬头看向李笔问道:“你怎么看?”

李笔谨慎的拱手道:“回禀王妃,如此一来,虽然看似是在质疑朝廷对阿史那·伏念等人的处置,但实际上是在质疑闻喜县公的军功,一项有疑,则全部有疑。”

“那么这事谁对谁错,陛下又会如何决断?”刘瑾瑜继续追问。

“根据朝廷邸报,阿史那·伏念的确是因被围困而降,虽然闻喜县公以大局计而允其归降,但不改根本,最多论罪时不处斩刑。”

“但若是斩了呢?”

李笔顿时沉默了起来,拱手说道:“恐伤人心。”

刘瑾瑜轻叹一声,说道:“但陛下已经下旨中书省,准备封闻喜县公为绛国公,侍中,陛下终归还是认可闻喜县公的功劳的。”

李笔摇摇头,苦涩的说道:“闻喜县公恐会不受。”

“然后呢?”刘瑾瑜目光平静的看向李笔,说道:“陛下有赐,如何不受,他不受,下面更多的将士如何办?”

李笔拱手,低头道:“以闻喜县公的性子,或许闭门谢恩,称病不朝。”

刘瑾瑜轻轻点头,她和李绚也是一样的判断,若真是如此,那么裴行俭就已经废了。

皇帝心里会对他不满。

但裴行俭终究有功,他的下场如何,就看她家夫君所留的后手如何了。

史书记载:因为裴炎的上奏,阿史那·伏念最后被判处死刑。

知道阿史那·伏念被处死的消息后,裴行俭伤心地说:“杀了投降的人,恐怕以后再没人投降了!”

从此以后,裴行俭就借口有病,不再出门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