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大事惜身 小利忘义(2 / 2)

汉家功业 官笙 4620 字 10个月前

董卓岂会甘心,一路向东,杀入沛国,驻扎在沛县,大军四散,在整个沛县‘平叛’。

沛国的世家大族来不及逃走,不少人被困在城里,押解到了沛县。

董卓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张贴告示,四处安民。

在普通百姓稍微安定的时候,沛县的后院之内,战战兢兢的立着上百人。

这些都是被抓来的世家之人,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惊胆战的看着门内。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身常服的董卓,挺着大肚子,一脸宽厚,笑呵呵的走出来。

“董公!”

当即就有人大声道:“下官并未从贼,忠于陛下,忠于大汉,请董公明鉴!”

其他人同样心慌意乱,哪里能镇定,七嘴八舌的跟着喊叫。

“下官曾为朝廷报信,有书信为证,请董公明察!”

“太尉,太尉,下官等乃是山阳韩氏,避难于此,与逆贼毫无瓜葛,请太尉详查!”

“下官等曾为朝廷捐钱,亦曾抵抗袁术叛军,朝廷有嘉奖令在此……”

“下官是颍川荀士,与朝廷荀尚书是本家,绝无反叛,请太尉高抬贵手……”

一众人摆事实,讲道理,全都冤枉。

董卓脸上笑容不减,等他们稍稍停下,这才笑道:“老夫手里,有一份附贼的叛逆名单,诸位可想一观?”

几乎所有人神情立变,双眼惊恐,喏喏的没人敢说话。

贾诩在一旁冷眼旁观,心里不屑,这些人,衣冠楚楚,蛇鼠两端,貌似恭敬,实则卑劣。

董卓扫过一众人,笑呵呵不变,道:“本公这份名单也没什么实证,召集诸位前来,是请诸位捐钱助饷,以便本公平叛。”

众人心中暗惊,不知道多少人悄悄缩头,想要藏在人群中。

董卓目光一冷,昂头不动。

在一片安静中,牛辅从后面拉出二十多人。

“董公,董公,饶了我吧,我愿意给钱,我愿意赎罪!”

“董公,董公,我是被逼的,我是忠于朝廷的……”

“董卓!你不能杀我,我刘家世代书香,在朝廷里不是没人!”

“董卓老贼!今日你杀我,明日定有人将你碎尸万段!”

这些人拼命挣扎,叫喊。

在那一百多人的注视下,这些人被按跪在地上,身后的士兵二话不说,咔嚓咔嚓的砍了过去。

眨眼间,二十多人尸首分离,人头滚动,鲜血横流。

有几个头颅滚到了一百多人的跟前,吓的他们脸色发白,惊恐后退。

二十多个刚刚还大喊大叫的鲜活生命,转眼间便没了性命。

上百人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喘,双眼恐惧的盯着那些尸体,瑟瑟发抖。

董卓居高临下,目光冷冽,脸上笑容不减,等他们消化一阵阵,笑呵呵的道:“关于助饷剿匪一事,诸位是怎么看的?”

活着的一众人盯着董卓的笑容,只觉恶毒无比,寒气从心底升起,侵入骨髓,遍布全身。

前面一个人,在贾诩目光逼视下,颤巍巍的抬着手道:“董董公公,在下愿意愿意,捐钱五百万,粮三千石……”

贾诩看向他,淡淡道:“何县丞,何家是沛国大世族,这一点,是否有损身份?”

这个人身体一颤,急忙道:“愿助愿助,我我捐五千万,粮一万石……”

董卓满意的点头,笑呵呵的转向他边上的。

“愿捐愿捐,我捐六千万,粮一万石……”

董卓微笑,又看向其他人。

“我我捐四千万,粮八千石……”

“我捐七千万,粮一万二千石……”

“愿助愿助,我捐八千万,粮三千石……”

在董卓的目光下,血腥味中,没人敢反抗,逐一报出了数额。

说一个,牛辅就让人带走,派兵去取。

转眼间,一百多人全走了,没有一个有骨气抗辩的。

董卓心情大爽,只是简单估算,便与贾诩大笑道:“还是文和之计妙!这么一来,老夫再无钱粮之忧!”

贾诩神色不动,看向南方,道:“董公,袁术应该追过来了。”

董卓哈哈大笑,道:“我有精兵三万,又有文和相助,再有牛辅、张济、华雄、郭汜等猛将,何惧小小袁术?”

求月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