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游说(2 / 2)

犁汉 痴人陈 2377 字 4个月前

据说当郭琳回边军的时候,刘宏还时常感叹:

“要是天下臣工皆能如郭卿,朕又何殚精竭虑劳神。”

更不用说,郭琳这人私德还特别好。从不贪

也正因为此,当丁原被表为并州刺史后,他谁都没带,偏就带了郭琳。他是真的将郭琳视为肱骨庭柱。

所以当他将郭琳派往阳曲前线,可见他对这场战事有多重视了。

而且为了守住阳曲,丁原还仔细反思了一下为何总是屡吃败仗。他和一些昔日参与过河北乱战的老卒们询问,总结出泰山军总打胜战在于三点。

一个就是甲械精良,二个就是上下同心,三个就是善于打运动战。

他的爱将郭琳更是以《孙子兵法》中一语来形容泰山军的战术风格: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就比如前面的刚刚发生的雁门关大战,还有前面的平城之战。泰山军都充分发挥了他机动穿插,长途奔袭的战术风格。

在明面上雁门关外好像只有数千敌军,当时的盖勋不管怎么哨探就是发现不了敌军的主力。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出关打算先歼灭敌军的前部。

谁能想到,泰山军为了避开雁门关方向的耳目,会直接绕一大圈呢?

而一旦发现了泰山军的成功之秘,丁原就兴冲冲的要针对防范。

既然你泰山军快得和兔子一样,那我就不动如山,毕竟不管你往哪里穿插最后都是要以击破关隘城邑为结果的。

所以我何不直接就是谨守关隘,不管你如何调动,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结营砦,打呆仗,不就行了?

如是,丁原自以为找到了对抗泰山军的法门,决定利用并州的地缘形势,沿着汾水节节抵抗。

而他预定的第一道抵抗线就是沂口。

尔后呢,沿着沂口往下的河道交通线,丁原分兵把守在沿途的砦壁,控制各个险道。

不过丁原也明白久守无援下,啥关隘、壁垒都会熬不住人心的绝望而崩溃。所以他又将自己麾下的并州军团主力和南匈奴各部的援兵组建为机动军团。

其整体的战术打算是,依托于汾水交通线上的壁垒,挫泰山军锋芒,然后以麾下机动军团为锤,将泰山军活活锤死在这些壁垒群间。

可以说,丁原想得是真的不错,其战争素养也反映了他是一个合格的边军将帅。

无怪乎他在送行郭琳时,豪情道:

“君且看,以我之方略,并州万无一失。”

而郭琳也深深认同,当众泣泪:

“主公为我并州士民操劳至此,琳敢不效死。”

之后二人在一众太原豪族的面前,表演了一出上下相得。他们本意是想给那些太原豪族们看看守卫太原的决心。

也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份决心,人家太原豪族们领不领情了。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丁、郭二人在给自己留个后路。

他们的后路是什么呢?那就是壁垒战如果失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