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不,我认为它同样有应用空间(2 / 2)

“是的,孙教授,这些新型铁基超导体,不再适用于粉末装管法的线带材加工方式了。我个人的想法是,这些铁基超导体,更适用于脉冲激光沉积法,或分子束外延法,来制备线带材材料。”

因为这两种方法的难度都很高,在实验室中加工就已经很难了,想要商业化的推广,更是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但现在,却需要严格的按照一条直线去滑,方向不能有任何的偏差。

看着宁晨电脑屏幕中的设计方法,并听着宁晨的讲解,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这个时候,一个人举手提问道:

“宁晨,这些新型铁基超导物质的线带材加工,涉及到薄膜的制备工艺,加工成本很高,工艺也非常复杂,未来应该很难有应用空间吧?”

“为了制备更加细长的线带材材料,我们需要对基底材料进行调整。这是我设计的‘长基带型基底,非常适用于这种线带材的加工……”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宁晨对之前的方案进行了更改,并优化出一种全新的、适用于线带材材料制备的方案。

一开始的时候,实验进行得非常的不顺利,不过这也完全在宁晨的预料之中。

听宁晨这样解释,很多人也都马上反应了过来。

“好的,孙教授,我会尽力做好这些工作的。”

向大家介绍完自己的实验方案之后,大家便利用BE设备,开始了超导线带材的制备工作。

而在这之后,为了得到更高质量的线带材材料,往往还需要继续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轧制、压制、热处理。

确认了具体的实验方案之后,宁晨将实验室的几人召集到一起,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宁晨听完这个人的问题后,点点头回答道:

宁晨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角色,不过宁晨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最适合承担这个责任的人了。

这种方法的一般流程,是将适当配比的超导物质粉末粉末,均匀、致密的装到银管中,然后经过拉拔或锻造,使它成为所要求的线带材形式。

听到宁晨所说的这两种方法,大家的表情都不禁变得严肃了起来。

“宁晨,这个方案需要非常精细的实验操作,稍有不慎的话,线带材就会偏离基底的方向,造成线带材的损伤甚至断裂。”

“是的,这种操作的确非常的困难,不过我们总是要尝试一下的。类似的实验我做过很多次了,虽然难度没有这一次高,但也算有一些经验,我相信我们是有能力完成这个挑战的。”宁晨说道。

由于不同的领域,对于超导材料的性质要求往往不同,因此进行更多种材料的超导线带材研究,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冰场滑冰,之前只需要在冰面上自由的滑行,不摔倒就可以。

好在的是,宁晨等人的心态都保持得非常好,没有因为眼前的失败而有任何急躁或是抱怨的心理。

而且除了宁晨之外,其他人对于BE的操作也较为熟悉,并不像徐洲和隋枫那样,只是第一次接触BE设备。

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宁晨几人在线带材的制备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