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这是一项一劳永逸的研究(2 / 2)

但宁晨却并不这样觉得,特别是在那次与陶辙轩交流过后,宁晨越发的认为,计算机的发展或许会决定数学发展的上限。

而且一旦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那将会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甚至不仅是数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学科,也都将因此而得到受益。

回家之后,宁晨总结着这些了解到的有关量子计算机的各种信息,整理着自己的研发思路。

宁晨首先要确定的,是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向。

目前市面上的量子计算机虽然不多,但关于各种量子计算机的概念都已经基本确定了。

宁晨可以尝试的量子计算机开发方向,包括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拓扑量子计算机等等。

结合着这些不同种类量子计算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前世对于量子计算机的了解,宁晨很快决定了自己的开发方向选择。

“综合分析起来,还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方向更好一些。”宁晨心说道。

光量子计算机的理论计算速度最快,但这种量子计算机难以进行编程,也很难进行通用的量子计算,实用价值相对较小。

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相干时间更长,因为粒子的天然统一,激光耦合造成的影响会弱一些,但量子比特数的扩张会比较困难。

拓扑量子计算机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具有较强的容错率,不过物理实现非常困难。

而超导量子计算机,虽然在一些方面比不上上述其他的几种量子计算机,但综合性能是最强的,可以进行量子编程、通用的量子计算,在前世也经过了实践的验证,算是最成熟的一种量子计算机技术。

另外,宁晨在超导领域上的这些成果,也可以更好的应用在超导量子计算机之中。

确定了量子计算机开发方向的选择后,宁晨查看起了自己系统背包界面。

“大脑仿真模拟次数只剩两次了……不过这次也必须得再使用一次了。”

如果不依靠系统的这些,宁晨是很难在短时间找到理想的设计方案的。

宁晨可不想把这个项目推到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因此在这个时候,宁晨也不能再吝啬模拟的次数了。

调整好状态后,宁晨在脑海中默念道:

“系统,开启一次大脑仿真模拟!”

【收到,已为宿主开启一次大脑仿真模拟次数】

收到系统提示的同时,宁晨瞬间便进入到了那深邃的黑暗之中。

与之前的几次模拟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模拟宁晨需要将模拟限制在更小的尺度上面,在量子的层面上进行模拟。

这样的模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即便是使用最高精度的电子显微镜,人类也无法直接观测到量子态,也只能通过统计大量观测数据的方式,来确定量子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图。

因此,宁晨也无法确定,到底如何在模拟空间中去构造量子,也只能依靠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量子那有限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想象,去尝试着在模拟空间中构造量子。

在经过数十次的尝试之后,宁晨总算取得了一些突破,成功的在模拟空间中,构造出了自己认知下的量子态。

其实宁晨也并不确定,这是否就是真正的量子态,但在经过一些实验测试之后,宁晨确定这些量子还是基本符合量子力学的各种物理规律的。

这个大脑仿真模拟空间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与真实宇宙的各项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因此,宁晨可以通过自己模拟出来的物质的各种表现,来印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确定了自己模拟出来的物质,与真实的量子非常接近之后,宁晨开始试着去构造量子计算机了。

与经典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量子具有量子叠加态的特性。

如果是经典计算机的位比特在同一个时刻,只能存储一种状态。

但在量子计算机中,N位量子比特的CPU在同一时刻下,却可以存储高达2^N个状态。

虽然说,如果想知道2^N个状态中每一个状态的具体数值,也需要进行2^N次计算才可以。

但如果只想得到这些状态的分布的话,则可以用不多于N次的计算去得到结果。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量子计算机,在求解某些问题的时候,以指数级别的倍数进行加速计算。

经过不断的模拟与改进之后,宁晨逐渐找到了状态,并获得了很多组有价值的数据。

不过因为量子模拟的复杂性,这让宁晨的脑力消耗非常的巨大,很快便陷入到了精力匮乏的状态之中。

“不行……仅仅是依靠现在获得的这些模拟数据,还不足以让我完成量子计算机的设计。”

想到这,宁晨快速的思考着,如何能够延续自己在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下的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