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国宝回家,《青花瓷》传世(2 / 2)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这句歌词,本来形容歌者对爱人远去的悲伤和深情,但和这期主题一结合,却被观众们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这就是过度联想了,原曲肯定没这个意思,但在此情此景下,竟然无比贴切!

哪怕方文山穿过来,也得承认——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的歌词,依旧美得令人心醉,直播间都炸了,恨不得全都抄下来,就像当年磁带时代里,抄歌词本一样。

而等苏哲唱完后,这些歌词又随着视频传播出去。

网友们立即知道——

苏哲又写中国风歌曲了!这一次甚至比之前更美!

#苏哲新歌《青花瓷》#爆

几乎以无可匹敌的姿势,笑傲热搜榜。

而随着直播间观众们科普,听歌网友们才知道,这首歌竟然还是写给海外国宝的,再听一遍,又听出了更深层的含义:

#《青花瓷》期盼国宝回家#爆

这条热搜将歌曲推上了更高的层次,也让“国宝回家”登上了热搜榜。

施德泉不停刷着微博,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

“这就是苏哲说的‘会引起一些关注’?这也太夸张了!”

他忍不住看向苏哲,再看看微博里,无数人关注流落在外的国宝,呼吁着让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华夏文物,感到无比激动:

“这就是文艺作品的力量啊。”

如果你承认人心的作用,就要承认,文艺作品是有力量的。

而施德泉第一次见到拥有如此巨大力量的圈内人。

他激动地看着苏哲,等节目录制结束后,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前,狠狠握着苏哲的双手,感激道:

“苏老师,你帮大忙了!”

“都是华夏人,这是我应该做的。”苏哲摆摆手,并不居功。

他自己都没想到,《青花瓷》竟然能和海外国宝形成歌词联动。

歌迷们的解读,真是恰到好处。

施德泉真诚地说:

“苏老师不要谦虚,我虽然不懂歌曲,却也知道,这首歌多么受欢迎,能和国宝回家联系起来,这对我们是长久的宣传。”

这可不只是一时的热搜,而是长久的关注啊!

以后只要说起中国风,就脱不开《青花瓷》,也会谈起“国宝回家”!

“以后只要苏老师需要,我一定竭尽所能。”施德泉很认真地承诺着,突然想起,“对了,苏老师,你《兰亭集序》的摹本不是在故宫吗?干脆列为此次交流的文物吧,反正正品不可能出国境线。”

其实苏哲的摹本还不是文物,只是捐献给故宫而已。

但如果在交流中不断作为文物展览,就逐渐造成既定事实了。

虽然苏哲不在乎自己作为书法家的名声,但别看他现在名声很大,几百上千年后,《青花瓷》等歌曲、《唐探》等电影,够呛能够流传。

可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定还是国宝,那他的摹本,也有机会一起流传千古。

他以后留给后世的称号,可能就是书法家了。

苏哲感到有些滑稽,忍不住笑了,沉吟片刻后,说道:

“施老师,既然你如此慷慨,在节目正式播出时,我还有一个惊喜送给你。”

施德泉愣了一下:

“正式播出?”

“对,正式播出时,还要展示更多作品。”苏哲笑道,“我想到一个作品,很适合国宝回家的主题。”

“什么歌曲?比《青花瓷》更好吗?”施德泉惊喜地问。

苏哲没有回答,笑眯眯地说:

“保密。”

虽然他故意卖关子,但施德泉依旧很兴奋,绝对相信苏哲:

“哈哈哈!我一定准时收看,期待你的新歌!”

嘉宾们也很期待:

“太好了,又有新歌听了。”

苏哲一挑眉:

新歌?你们是不是忘记了,除了歌手,我还是编剧和演员呢!

但他没说什么,和施德泉告辞了。

而施德泉行动力很高,当晚就办妥了。

故宫宣布了交流文物,当然不会有禁止出国的国宝,几乎没引起什么波澜,但其中一项赫然在列——

《兰亭集序》(现代·苏哲摹本)

并且,它将在大英博物院展览许多年,是交流时间最长的文物。

故宫微博下,评论很有意思:

(本章完)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