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齐王之死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2 / 2)

当年李世民有意起事反隋,怕父亲李渊不同意,就请了李渊的两位友人裴寂和刘文静从中说和。刘文静和裴寂也因此拥唐有功,成了大唐开国功臣。

只同样是拥唐功臣,刘文静和裴寂却不大和睦。两人中刘文静是看重李世民答应帮李世民劝说李渊起事,而裴寂乃是李世民以钱财打动答应劝李渊起事。李唐立国后,李世民屡立战功,裴寂却不看好李世民,而在李渊、李建成之间左右逢源。

或许正是因为裴寂不像刘文静那么看重李世民,同为拥唐功臣,李渊更亲信裴寂。刘文静才能军功皆在裴寂之上,地位却远不如裴寂,故心中不平,与裴寂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势同水火。

前些日子,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在家中饮宴,醉酒后发牢骚说狠话迟早杀了裴寂。恰好刘文起因诸事不顺,怀疑家里有妖鬼,请了巫师半夜三更在家披发衔刀做法驱邪,搞封建迷信。

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对刘文静颇为怨恨,知晓这些事情后就将这些事告诉自己的兄弟,让自己兄弟去朝廷诬告刘文静兄弟谋反,以谋取前程。

李渊命裴寂与萧瑀审理刘文静兄弟谋反之事。萧瑀审讯后认为刘文静或有些怨言,但并非谋反,秦王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认为刘文静并无谋反之意。然李渊听了裴寂谗言,却要处死刘文静、刘文起俩兄弟。

幸天幕突然出现,对李世民大夸特夸。见各路反王和朝中大臣都忙着向秦王示好,就连裴寂也对李世民恭敬了起来。李渊众叛亲离,怕招来怨恨,一时也不敢违逆李世民,只贬了刘文静的官职。

刘文静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心知此番死里逃生全赖秦王保全。经过此祸,行事谨慎了不少,酒是轻易不敢喝了。此番李渊派刘文静去调查李元吉失踪案,其实也是有向李世民示好,表示并没有怀疑李世民之意。

齐王妃报李元吉失踪前,曾派人去过李元吉在城外的庄子,然庄中之人都说未曾见过李元吉。刘文静毕竟心思缜密,庄子里的人说不曾见过齐王,刘文静却是不信。

刘文静点了几个管事,一番严刑审讯,很快就问出了线索。

原来齐王李元吉除了这处明面上的庄子外,在此处相距十里处另有一处位置较偏僻的庄子,只并不是落在自己名下不为人知。齐王每次说来庄子上打猎,实际上大多数时间去的都是另一处庄子。

李元吉曾经下过严令,不许人提那里,也不许人未经允许前去。齐王府之人素来畏惧李元吉,不敢违背其命令。即便王妃报了王爷失踪,他们也不敢违逆李元吉之言去那边找人。

刘文静得了线索率人去了那处庄子,入庄却是一片寂静,心下不安。待穿过前院,到了正院,老远就闻到了腐臭味,心知不好。入了正院,却见满地尸首,院中蝇虫飞舞,怕是死了已有两三日了。

正院倒卧都是庄内庄丁仆役,死状凄惨。

刘文静令人搜索,在正院的一间书房寻到了李元吉。李元吉就坐在书房案几前,脑袋被人整个砍了下来,方方正正摆在案几上,案几旁还压着一封信。

刘文静看了书信,叹息了一声,令仵作验尸,然后收殓了李元吉尸身送回长安。

齐王府报了李元吉失踪,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也想过李元吉可能遭遇不测,但也只是可能,没想到再见李元吉竟是尸首分离的模样。

虽天幕揭露了李元吉的算计,李建成对这个弟弟起了忌惮之心,而李世民与李元吉素来算不得好。然现在才武德二年,兄弟三人尚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看到李元吉尸首分离的被送回来,两人还是有些唏嘘。

至于李渊,到底是偏爱了许久的儿子,如今李元吉这般惨死,多少也是有些伤心的。只三人看过了刘文静带回来的那封信,那些为数不多的悲意也被冻结了。

信是凶手所留,凶手自承是死刑犯或逃犯,被李元吉李代桃僵带出牢房,养在庄内,按死士训练,准备刺杀秦王李世民。

这些罪犯有的是真罪大恶极,也有为乱世所迫走上不归路。

听了天幕得知秦王乃是不世明君,或是不愿意刺杀能为大唐带来盛世的明君,或是不愿意行此九死一生的刺杀之事,加之听多了天幕关于压迫和反抗之言,合计着杀了李元吉这贼王逃走远比刺杀圣明天子容易。

于是在一番勾连后,这些尚未被李元吉彻底洗脑,反而得了天幕“点化”的死士趁着李元吉来庄上挑刺客,伏击了李元吉及其随从。杀了李元吉及其护卫,洗劫了庄上财物逃走。

在“自首信”上,这些死士自不会说是不敢与秦王为敌,才选择杀死想要让他们去刺杀秦王的李元吉。信上正义言辞的表示他们是听了李元吉恶行,出于义愤,欲为天下百姓除贼,方决定杀掉李元吉。

因李元吉对自己的行踪颇为保密,府上之人又畏惧其暴虐的脾气,不敢过问他的行踪,导致齐王府发现其失踪的时间比较晚。死士们在杀尽庄上之人后,有足够的逃亡时间。这些人得了李元吉私藏的马匹,出了庄子一哄而散,朝廷想要追捕也不容易。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