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渡河受款(2 / 2)

汉武帝:这熟悉的不妙的感觉!

公孙敖脑袋“嗡”的一下,犹如大祸临头。

“虽迟但到,公孙敖迷路了,并没能按计划与霍去病会和。霍去病等了等,眼看约定的时间过了,配合的同伴还没到,怎么办?要是遇到公孙贺等人,大概是算了吧,我们也回去吧!反正无功而返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然要是这样就回去了,他可就不是霍去病了。没等到公孙敖,霍去病稍一琢磨,就决定自己干了。霍去病就这样孤军深入,远涉浚稽山南的湖泽,越过居延海,过小月氏,一路打到了祁连山,俘获单于单桓、酋涂王,收降其相国、都尉以下的降者二千五百人【注1】。”

“汉军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注1】。啧~亏得伊稚斜亲戚多,不然哪里够冠军侯捞了一网又一网。”

曾经被主播用来举例说明的太皇太后、丞相和田蚡等人:啧~幸好我们只是被举例!幸好霍去病是汉家的将军!

“汉武帝得到捷报后,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四百户。其部下鹰击司马赵破奴封从票侯,校尉高不识封宜冠侯,校尉仆多封为煇渠侯,其他将校虽未封侯也多升官有赏赐。此战后,汉军都争相追随霍去病出征,就连本来跟着卫青的部下都不乏想跳槽的,就别说其他将校了。”

汉武朝的武将和士兵:反正都是打仗,谁不想跟着大将军和冠军侯打胜仗?

“这也不难理解,李广、卫青、霍去病放在现代就是三种不同风格的老板。李广爱画饼,老板和你同甘共苦一起创业,上班不用打卡,爱几点来就几点来。就是时常破产,工资发不到手,追随老板创业半生,归来妻儿都已饿死。”

“卫青也喜欢与员工同甘共苦,公司业绩不错,有他一块肉就有你一口汤。就是时常要出省出差,好在有出差补贴。而霍去病——和你同甘共苦是不可能的,不仅不和你同甘共苦,还不时要你来加个班,出国出差,好处是升职加薪出差补贴都有。”

“打工人嘛,怕的不是出差和加班,而是做白工。这就是为什么都说霍去病贵不省士,将校却依旧争先追随。谁上战场不是豁出命去,拼命的活,谁不想拿赏?升官封侯可不比和上司一起吃苦强。”

“再说回此役追随霍去病封侯的三人,出生来历也很有意思。其中赵破奴虽是汉人,却自小流亡匈奴,在匈奴长大,搁宋朝叫归正人,是不能得到重用的。比如辛弃疾文武双全,能力杠杠,就因为归正人身份,永远被猜忌,得不到朝廷重任。至于校尉高不识、仆朋,原就是匈奴降人。”

“从高不识、仆朋可以推测,霍去病的部下不乏匈奴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霍去病出战犹如自带GPS。不是他会自动加载地图,而是他知道带向导啊!不过这种向导也不是什么人都敢带能带。高不识降汉以前可是匈奴小王,若是普通将校与之同行压不住,搞不好就像苏建一样被赵信背刺了。”

“此战汉军折损约十分之三,相较于收获,这个损失算是比较小的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刀兵不详,能不用就不用。当然了这里又是不得不用,不趁着这会儿匈奴好打,尽量消灭其有生力量,一旦匈奴缓过劲来,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再次犯边。”

“此战后,上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役【注1】。什么意思呢?因大汉在汉匈关系中进一步占据优势和主动权,皇帝决定减免百姓的徭役了。大汉控制了河西地区,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说卫霍时期,汉武帝的武是威强睿德。”

“相较于大汉百姓的欢喜,残暴的匈奴人则唱起了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关于此役,后世也有话说:祁连山最美的不是它的风景,而是曾经马踏祁连的那位英武少年。因为霍去病,祁连山从此成为了名胜。霍去病青年病故,汉武帝悲痛不已,为了纪念自己的少年将军,将其墓修建成祁连山的形状,陪葬茂陵。”

“当然这一年,汉军也并非都是大胜。因为却出霍去病这一路,还有一路兵马出征。这一路比之公孙敖失道坐罪失侯,后果更加严重。”

“对,就是那个次次参战,次次封不了侯的老将李广。在霍去病兵发河西走廊的同时,时任郎中令的李广和博望侯张骞也从右北平出发了。虽然我们常调侃李广是迷路侯,就连张骞都被他带迷路了。但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此番李广才是被坑的那个。”

“其实我挺想不明白,为什么汉武帝让张骞领兵,他做个使臣,足以名留青史了。但反正,他就是被汉武帝派到了战场上嘛!有道是汉军年年有老六,且这老六还是轮着做,此番李广就遇到了张骞这个老六。”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