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知丑 二更之第二更......(2 / 2)

桑萝眉梢动了动:“这是沈金原话?”

沈宁点头:“他说完都没让我问,拉着小银小铁就走了,大嫂,你说,是不是三叔三婶知道咱们做豆腐的事了?”

“知道也不奇怪。”

桑萝料着早晚有这一天的,当初豆腐刚做出来时,原是打算乡下也卖的,就没想过能瞒多久。

农忙那会儿在屠户的肉铺旁摆摊就被周村正媳妇撞见过一回,那次她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村里会有人知道,结果意外的,周家竟一句也没往外说。

后来给陈有田挑着各村去卖,满以为也瞒不过几天,又出了征税这一桩,陈有田也就挑担卖了几天,也就歇了,只逢集要一点货去卖。

结果村里大家条件都不那么好,连集上都少去,会去的周村正家不往外说,倒一直瞒到了现在。

她道:“这两天你们看好家吧,我明天去趟县里,把锁头先买了,正好家里大料也快用完了。”

原本攒着些钱是紧着先做袄子被子的,但沈金不会无缘无故来提醒这么一句,十有八九是李氏盯上他们这点子营生了。

石磨和黄豆什么的还好,被看了去顶多也就弄出个豆浆来,只要把盐卤和石膏藏好了,豆腐和酱干还是没那么容易被摸索出来的。

倒是酸枣、魔芋和拐枣,她白天往山里去,弄到的鲜货和晒好的半成品都在灶屋和后院

呢,

这些东西指定不能被翻出来,

不然她也不至于每次把果皮和核都要带到山里去挖个坑埋了。

这三项看着不打眼?]←?_?_??,

其实收益比三种豆制品加起来还多,

唯一的劣势就是原料全靠山里找,不持久。

越是这样越不能被人看了去,大家都知道这东西能赚钱,哪里还轮得着她和沈安沈宁去捡。

桑萝是真的有些烦,有本事不顾他们死活把家分得那样难看,别馋她们碗里的饭啊。

合着什么都想要啊。

第二天要去县里,晚上桑萝忙完就把床底下的瓦罐抱了出来,带着两个小的一块儿数钱。

自从把东福楼的债还完,素毛肚每天的三百四十文都是可以拿到手的,酱干在县里卖得也很不错。

不止秦芳娘和甘氏拿到了两大酒楼的订单,冯柳娘在家里被她大嫂话里话外扎了几回,说她不如甘氏和秦芳娘之后,她转头回到县里也咬了牙,自己找上一些小食铺,倒也找了好几家固定的客源。

但桑萝这里限了量,酱干每天只出四板,两百五十六块,让三人自己商量着分,这里一天就是三百八十四文。

倒是豆腐,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加了老豆腐以后倒把嫩豆腐适当减了量,均衡均衡,倒也没多出多少。

就这么着,一天只卖素毛肚和三家要的货,桑萝能收进来的就有九百多文,不过因为粮价飞涨,尽管黄豆的价格还没受太大影响,桑萝也有危机感,最近接三家的订单,她四成都要豆子,并不全收钱,因而豆制品这一块一天真正拿到手的也就三百八十八个钱。

加上素毛肚,一天进账是七百二十多文。

这些日子除了之前托秦芳娘买了口大缸和两块簸箕,几乎没怎么花用这些钱,因而床底下的那个破瓦罐这会儿是真的沉,满满当当一大罐子。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被桑萝当锅的罐子,真不算小。

因着一看数量就不少,桑萝索性把这瓦罐抱去了灶屋,就着油灯,倒在桌上,三人围桌而坐,边点数边串。

好家伙,等都串完了,足足六贯,还余了个几十文。

桑萝被李氏搅和坏了的心情都转晴了。

“明儿我看看锁头的价钱,多买几把……”说到这里想想,外边的院子得锁,灶屋和后院半成品太多要锁,主屋放着一家子的家当呢,这也得锁。

这不得四把锁吗?

桑萝看着那一大堆的钱,嘴角抽了抽,总觉得锁头这东西不会有多便宜,不过估一估菜刀的价钱,总不至于贵过菜刀去。

这么一想,把那几十个钱放进随身钱袋,其余那些串好了的,她找了两块旧布把钱分两袋包了,和第二天要带去的拐枣糖、酸枣糕的坛子一起塞进了挑筐里,上边放了几片荷叶,又放了两把野菜才算完。

这真得挑着走,钱袋是放不下的了。

桑萝一边收拾,一边寻思着,明天花用就紧着这些铜钱来,买锁头,买大料,还得再买两个坛子,再买些绵、谷子、面粉,估计也就剩不下了。

倒是永丰斋那边给的银子,她得慢慢存起来了,手上不能真的一点钱也不留,银子体积小价值高,留银子才是正理。

沈安在一边看到他大嫂只往挑筐里放了两坛东西,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架子上存的另两坛酸枣糕和拐枣糖:“大嫂,那两坛不带去吗?”

桑萝摇头:“不带了,拐枣和酸枣已经不那么容易捡到了,那两坛先攒着,过几天再往县里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