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1 / 2)

苏培盛找了两伙人, 一伙人负责盯着陈嬷嬷,这事他没交给孙吉这些人,反而是挑了平日里不怎么受重用的, 这些人急着上进, 又不打眼, 不至于被发现异样;

另外一伙人则是负责盯着陈嬷嬷的儿子, 陈嬷嬷就一个儿子,她中年丧夫,丈夫死了后就这么一个独苗, 长到十七八岁了, 还不懂事,成日里不是跟人吃喝玩乐,就是游手好闲。

要盯着陈嬷嬷的儿子, 那可就容易多了。

探子很快就发现陈嬷嬷的儿子出手十分大方,旁人吃席喝酒少不了要请个粉头来想陪, 这种粉头能诗会唱, 甚至琴棋书画无有不通, 有的还会造汤水, 打理家务, 人情世故无有不会的。

这等粉头陪一次少说也得花个七八两银子, 陈嬷嬷的儿子相熟的粉头就有三四个, 出手也大方, 隔三差五给这些个粉头送什么金三事、银簪玉镯, 跟正经大户人家的少爷出手相比丝毫不逊色。

这消息递到了四爷跟前。

四爷就冷笑了一声, 心里对陈嬷嬷的怀疑彻底坐实了,那些钱财要是没个见不得人的来历,仅凭陈嬷嬷一个女人, 怎么能让自己儿子这么阔绰!

“爷,这等狼心狗肺的狗东西,只要您一声令下,奴才立刻去让人拿下。”

苏培盛也气得不行。

这等背主缺德的东西,竟然叫她在爷跟前伺候了这么多年,倘若不是王爷发现,那还了得。

若是叫她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怕是没人会怀疑到她投上去。

“这事不急。”

四爷想了想,冲苏培盛招了招手。

苏培盛凑了过去,四爷小声不知道说了什么,苏培盛眼睛越来越亮,他点点头,冲四爷道:“爷您放心,这事奴才肯定办的漂漂亮亮。”

陈嬷嬷很快发现苏培盛看她的眼神不太对。

先前苏培盛见了她都是有说有笑,态度十分亲近,这一日,见了她虽笑笑,却很快走开了,眼神也不对。

陈嬷嬷做贼心虚,先前那放下的心这会子又提起来了。

等到回家,越琢磨越不对。

四爷的脾气对外是铁面无私,对家里人却是好得很,耿格格又不是个糊涂性子,便是一时说错一两句话,也断然不能够闹成这样。

这心态就跟疑邻盗斧差不多。

越想心里就越不得劲。

今夜她本该在王府里守夜,也寻了个借口说要回家看儿子,跟白嬷嬷请了假。

白嬷嬷只当是她儿子又闹出什么事来,没多想就答应下,又劝说道:“便是你只有这么个儿子,也不能偏疼太过,该立起来了,先成个家,过阵子再寻个机会在王爷跟前提一提,寻个差事不比在外面游荡的强。”

“是,是。”

陈嬷嬷满口答应,心思全不在听。

白嬷嬷见状,也只好由她去。

陈嬷嬷收拾了东西就回家,到家里后,立刻打发了隔壁家的小儿子去寻自己的儿子回来。

她儿子正在喝花酒,见到亲娘派人来寻,以为是有什么喜事,顾不得粉头相劝,连忙回去了。

一进家门,也没问亲娘吃了没有,只瞧她带了什么东西回来,见她两手空空,眉头一皱,嘴巴砸了砸,“娘,你这突然喊我回来是做什么,我正跟人谈事呢。”

“谈事,谈事,你能谈什么事。”

闻到酒味、胭脂味,陈嬷嬷脸色就不大好看了,“早先让你出去做些买卖,你倒把钱都赌光了,现在还能谈什么正经事。”

“娘!”

儿子老大不高兴,踹了桌子一脚。

陈嬷嬷看了看儿子,没办法,到底也就这么一根独苗,她从身后拿出个小包袱,“这里面有五百两银票跟一些碎银子,还有一身衣裳,你拿了去,趁着城门没关,赶紧出城去山东投奔你舅舅。”

儿子先是一喜,手都伸出去了,等听到投奔二字时,脸色变了,收回手道:“娘,府里出什么事了,您可别吓唬儿子。”

“那件事怕是露马脚了。”

陈嬷嬷低声说道,“我看王爷跟苏谙达这些日子的声气都不对,你赶紧走吧,倘若没事,我再打发人去寻你,对外我直说让你去跟你舅舅学做买卖的本事。”

她儿子本就是没什么主见的,一听这话白了脸,拿了包袱,吃了几口菜,就被陈嬷嬷喊了马车送出城去了。

苏培盛的人一路跟着,等人出了城门就把人拿下了。

次日。

陈嬷嬷就跟无事人一样回了王府,对外她也只说儿子去跟舅舅学买卖。

白嬷嬷知道后,倒是替她高兴了一场,“这就好,不拘什么本事,能学一点儿就是一点儿,小孩家家,多学点儿本事没坏处。”

“可不是这样的道理。”陈嬷嬷脸上带着笑容,“原先他舅舅写了信来几次三番说了这事,他只不肯,昨儿个我听了姐姐的话,回去一发狠,他才点头了,怕他改主意,连夜我就叫车怕把他送走了。”

众人一听这话不禁都笑了。

“陈嬷嬷……”

孙吉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陈嬷嬷打起帘子出来,瞧见是孙吉,心里就一紧,“是你,可是王爷有什么吩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