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褚桂平的逍遥梦(六)(2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3835 字 11个月前

红罗帐里一琵琶

心想弹琴理上差

借给公公弹一曲

肥水不落他人家

显然,这后面的两句诗,正是媳妇所续。当然,这让苏东坡高兴得不要不要的。但也就在他喜大普奔时,他的老伴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你个老东西,盯着桌子,望什么呆......”

老伴的这一声“问候”,让沉浸在桃花梦中的苏东坡,突然惊醒,他慌乱地用手去扒桌面上的灰尘!以掩盖桌面上的情诗......

于是,“扒灰”!这个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词汇,横空出世。

这是借名人的影响来解说释义的故事,大凡故事不可当真也。故事有可能是文人墨客的胡编乱造,只不过是给大伙儿,逗逗乐而已,就像现在网上的那些个黄段子。因为后来,后来就有人把这个扒灰故事,扣在了王安石的头上,说王安石生?好色。这四句扒灰诗,正是王安石的惊世杰作。

不过还有几种说法,寺庙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成了大块,有些和尚就扒出来卖了。因为锡和媳是同音,人们也把引申为公公和儿媳的隐语。

另有版本是,儿媳妇每天的任务就是负责打扫炉灶下面的灰烬,公公欲有意和儿媳有请,便会在炉灶的灰烬中放一些碎银。而儿媳在扒灰时便会看到。

“扒灰”,用最简约的两个字,诠释了乱 伦行为.....。

在明朝这便是一个污梗,先不说人家有没有这回事属于骂人的句,当真有也不会吃官司,就如《红楼》里面的许多描述,形容古代男、女之间的乱象。

却说那日老罗头找外甥褚桂平不着,又在吴半仙处闹了个不愉快,内心愤愤不平,又过了几日,一人在家没人服侍这日子实在难熬,就准备了点“礼品”,去季家庄请季氏回夫家,心想着即然季氏已经过门了,回了娘家不回,让老罗家脸面往哪儿搁。

其实那天老罗头寻褚桂平不着,也是褚桂平故意避之,这几天褚桂平的日子过的轻松潇洒,那老鸨差龟公来又是送吃食,又是送些用具,倒贴着缠住了褚桂平不放,无它,美男啊,明朝的老女人更喜欢小鲜肉。不到四十岁的女人在明朝属于人老珠黄了,可要是放在往后,这样成熟的女人更吸引男人。

鄄城,张子安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投亲姑姑曹员外家,这些年来,张子安外出经商有时路过姑姑家,就会在此歇脚几日,可谓熟门熟路,曹员外已耳顺之年,对张子安常来也是不烦,还很期待,原因无它,就是让张子安说一说外面的世界,也就是一些外界消息来解闷子。

古人对人生中不同年龄的划分很有讲究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曹员外家在鄄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家中不光有妻还有二位妾,可是身后不丰,有六女一儿,这样一大家子为何称为不丰,因为在古代女儿不算家,所以说别看曹员外家子女多,实然是单薄的很,这一根独苗苗从出生起就是曹员外的宝贝疙瘩,溺宠无比。

随着小儿曹财旺的长大,养成了霸道的?格,家里面有什么都要先依着他,往往这时,曹员外也是很无奈,谁让这小儿是曹家的独苗香火呢。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