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国工匠(2 / 2)

筑梦太空 飘荡墨尔本 7045 字 8个月前

……

……

梁天出生在上海杨浦工人新村。

如果要把和航天结缘的时间,尽可能地往前推。

就可以推到梁天呱呱坠地的那一秒。

他家里的上海144电子管收音机,传出了东方红一号颤颤巍巍的电子信号。

144电子管收音机,算得上是收音机界的一个传奇。

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发烧友在收集。

这款收音机的维修攻略,更是由一代又一代电子管收音机爱好者传承下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销声灭迹。

有点像是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黑胶唱片机,老骥伏枥,历久弥新。

能够在1970年,拥有一台144电子管收音机。

和2020年代的人,拥有一台车,是差不多一样的概念。

甚至可能还要更奢侈一些。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当时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被概括成了。

三转,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一响,就是刚刚提到的收音机,这其中,又以上海144电子管收音机为佼佼者。

那时候,人们评判一个家庭是否富足,就看这个家庭是否拥有这四大件。

1970年梁天家所在的工人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配置。

不得不说,梁天出生的时候,工人是最让人羡慕的铁饭碗之一。

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梁天将在毕业之后,子承父业,成为厂区的一名工人。

但他偏偏向往自由。

家人让往东,他就偏偏要往西。

为了能够走得更远,书不好好念,跑去学开车。

在八十年代末,跑运输虽然不是什么铁饭碗,赚的钱,却也已经比厂区的工人要多一些。

一开始,家里人还管,后来实在管不了了,也就只好听之任之。

梁天本来就整天在外面疯,得了家人的默许之后,基本也就不怎么着家了。

直到他把人给撞了。

梁天完全想不明白,凭自己的车技,究竟是怎么把人给撞倒的。

就和凭空忽然多出来一个人似的。

他那时候想过要跑,以为休克的人已经死了。

把人弄上车之后,又发现还有呼吸。

本着不能再伤上加伤,罪上加罪的想法,梁天把车开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平稳。

他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撞到的,是发射任务的地面总指挥——01,洞幺指挥员。

是我国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商务卫星。

撞人发生在1988年的秋天。

离第一颗外国商务卫星发射还有一年半。

梁天没有想过,自己的成年礼,会来得如此猛烈。

在医院里没有被问责,回到家里就开始后怕。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人家记得车牌,就能找到开车的他。

方原一边庆幸自己没有撞了人就跑,一边担心人找上门来要怎么办。

他跑运输虽然是赚了一点点的钱,但根本也不够他花,关键他也没有跑多久。

如果让家里人知道这件事情,那他也只能乖乖地回去,子承父业或者母业。

梁天做梦也想象不到,人找上门来,真正提出的要求,不是找他赔偿,而是让他去开车。

把易拉罐放在卡车上,开几公里不动,这样的要求,提给一般人,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

怎么想,就是上门找人算账和赔钱之前的故意刁难。

偏偏梁天刚好有这方面的专长。

他稳稳当当地载着六个易拉罐,缓缓前进了六公里。

易拉罐没有发生位移。

多多少少也有点超水平发挥。

梁天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却被告知,他刚刚通过的,是航天发射中心,特装车司机的考核。

那时候,梁天脑袋上冒出的问号,比方原最近几次加起来都多。

他确实是和东方红一号,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

但那是举国同庆的事情,和他个人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活了18年,梁天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和航天结缘。

梁天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然后被问为什么。

“就不喜欢啊,还能为什么?”

十八岁的梁天这么回答。

说好了,只要带着六个易拉罐,平稳行进六公里,之前的事情就算一笔勾销。

现在来这么一出,看起来就有身份的人,怎么还出尔反尔?

“没有人会不喜欢航天。如果你觉得你不喜欢,那你一定是离得太远,还不知道太空有多浪漫。”四十岁的01指挥员如是回答。

梁天才不要相信这些,却又拒绝不了去发射中心看一看的提议。

本着看看又不要钱的想法。

梁天走进了航天发射中心。

他看到了航吊操作手,在十三米的高空,操纵机械臂,精准而又迅速地,把铅笔插入啤酒瓶。

又看到火箭加注员,蒙着眼睛,都能精准定位一百多个形状相同的阀门。

还看到……

那是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吊装的时代,航天发射中心,有很多光看着,就让人肃然起劲的工人。

这些人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在做一件很日常的事情,却在梁天十八岁的眼睛里闪闪发光。

同样是操作手,同样是加注员,同样是工人,却又那么地不一样。

梁天的脑子里面,忽然飘过了四个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