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理想失败(2 / 2)

筑梦太空 飘荡墨尔本 5531 字 8个月前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

方原听到这儿,就有些不能理解:“一点权力没有,全是义务,这么霸王的吗?”

“当然啊,那时候我们不仅连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成功的经验都没有,长二捆火箭更是只有一张构想图,我们拿什么和人家谈条件?”

没有人知道,休斯公司当时签下这个合约的时候,是什么心态。

是要给中国商业航天发射一次机会,还是想着,反正又没有什么损失。

发展中的中国航天开启了全国总动员。

为了按时完成这个合约,我们国家动用了20多个省的74个市的300多家企事业单位。

于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运载火箭启动首飞试验,并且取得成功。

随着1990年3月的成功,和长二捆运载火箭的试飞成功,不管休斯公司一开始是什么心态,也都发生了改变。

澳星b1第一次发射的时候,中国人民在电视机前面观看直播,委托方也是信心满满地等着发射成功以后的庆祝仪式。

方原被梁天给整糊涂了:“梁老头儿,你一会儿开创先河,一会儿试验成功的,然后又在那儿和我说,至暗时刻。”

“一直到我爸爸妈妈给我打电话的那个下午,一切都还是很完美的。”

梁天一家人,分别在上海和四川,看了澳星b1的发射直播。

1992年3月22日6时40分,展现在亿万电视观众眼前的长二捆火箭,在棕黄和银白色的滚滚烟雾升起后又一动不动。

梁天苦笑着回忆:“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家里的电视坏了。”

奇迹宝宝在这个时候,化身好奇宝宝:“火箭不动,为什么要觉得是电视坏了?正常人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火箭坏了才对吧?”

“并不是的,小方原。别说是普通的观众,就连现场的专家,都看傻了。”

在1992年3月22日之前的世界发射史上,不管是发射卫星还是导弹,不论是发射空间站还是飞船,都只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点火启动后火箭起飞。

第二种,点火程序启动后火箭点不着。

像长二捆携带澳星b1这种,点火程序启动了,火箭发动机也点着了,最后又一动不动的,就是史无前例的。

“只有两种情况?”方原不解,“不是还有很多火箭,是发射到一半就爆炸了的吗?”

“空中爆炸也属于第一种情况,都算是已经起飞了的。”梁天回答。

“哦,好吧。”方原又问,“那携带澳星b1的长二捆为什么这么懒?”

“那不是懒,那是紧急关停!”

“那照这么说的话,就是,火箭也好好的,卫星也好好的,对吧?”方原总结了一下。

“对!”梁天点头,“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奇迹。”

“梁老头儿,咱能不提奇迹这两个字吗?我长这么大,就没有见过比我还奇迹的。”

梁天从善如流:“行,不在奇迹宝宝面前班门弄斧。”

方原咬牙切齿:“糟老头子坏得很。”

“小方原,我从来也没有说过自己是好人啊。但奇迹宝宝确实是很敏锐的人。”

梁天一而再地喊,听得方原整个人都百爪挠心,却也没办法和一个百岁老人太过较真。

“我敏锐,我特敏锐,我全家都敏锐,我有祖传的敏锐,行了吧!然后呢,我哪里敏锐了?”

“你能指出火箭和卫星都还好好的。这就是敏锐。当时观看直播的人,包括我的爸爸妈妈在内,有一个算一个的,都觉得那次发射,丢了中国人的脸面。但从国际上来说,那次失败,反而让长二捆在地球上的声誉达到了顶点。”

“这就好比万户飞天在国内外的评价两级分化,是吧?”方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不,我们觉得自己失败了,委托方却并不这么认为。休斯公司创造了一个新的词,叫做发射中止,中间的中,而不是最开始随时可以结束的合约里面的那个终点的终。”

方原笑了笑:“一字之差啊。”

“对,就这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差别巨大,委托方休斯公司在发射中止后,直接提前支付了520万美元的订金,以支持再次发射。”

“啊?明明失败了,反而还成了卖方市场了?”

“可不就是嘛!”梁天兴奋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就在发射失败后的第三天,1992年3月24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直接和我们签订了另外一颗大型通信卫星发射合同。”

“这好像……也不难理解,在卫星公司的眼里,卫星的安全肯定比火箭的安全更重要。火箭发动机都已经点着了,还能紧急关停,这就算是失败,那也是一次理想的失败。”

“哈哈,我就说小方原你聪明嘛,当时人休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是这么评论的,他说。”

“都没发射上去,就说完美的成功,这未免有点太夸张了吧?”

“完美的成功说的是澳星b1星的第二次发射,1992年8月14日,焕然一新的长二捆火箭,将又在我们这儿寄存了差不多5个月的澳星b1,成功地送入了预定轨道。”

听梁天说了这么多,方原好奇的点有点奇怪:“寄存?”

“对头!又让你个瓜娃子给抓住了重点撒。”

梁天一激动,说话就带了一股子大学时候的川辣味儿,“3月22号那次既然算中止,咱们这边,不仅不需要赔款,对方还得给我们支付保管费。”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喜人的结果了。

发射算中止不算失败,不计入合同里面的。

都不算失败了,电视机前亿万同胞担心的合约赔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一来,长二捆火箭不会刚刚登场就夭折,卫星公司也不需要制造新的卫星选择新的火箭。

如果算上承接这次发射任务的国际商业保险公司也不需要赔款。

整个发射失败的结果,都能算得上是“三赢”。

因为那是我们国家,有了卫星直播之后,第一次把重大失败,展现在国人的面前。

一开始,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接受。

有骂航天人的,也有骂为什么要让自己看这样的直播的。

但是,当人们了解到,世界航天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箭已经点火还能紧急关停的发射中止。

当大家知道,这一次的“失败”不仅不用担负高额的赔偿,还拿了很多新的合同,

慢慢地,回过味来的全国人民,纷纷给发射中心送去鼓励。

贵州凯里的一位市民给发射中心发去一封电报:

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给发射中心的电报则是写着:

还有很多写信的。

湖南师大附中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在信里面写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