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关西七卫(2 / 2)

王钝拱手道:“陛下龙威燕颔,赫斯之威,震慑北狄俯首称臣,扬我大明国威,大有太上皇洪武驱除鞑虏之风!”

朱雄英听后心里很是高兴,虽说忠言逆耳,可事实证明,谁都喜欢听好话,皇帝也不例外。

王钝不是一个喜欢拍马屁的臣子,但刚才小皇帝和北狄各使臣之间的交锋刷新了他对外交的眼界。

原来大国外交不一定非要大量赏赐,还可以向对方要东西,,,

老洪武抠门,但至少还要面子,小洪武干脆连脸都不,,,

其实也不怪他,一点茶叶都能泡三遍水的皇帝怎么可能大方,皇帝这么做虽然有失大国风范,但能拿外人的东西,不知为何,王钝心中竟然有种莫名的爽快。

罪过,罪过!

王钝在心中向圣人忏悔,自己自己读了大半辈子圣贤书,竟然生出这种想法,实在对不起圣人之言,圣贤教导。

“陛下,还继续接见剩下的外邦使臣吗?”

眼看到了中午,朱雄英随手翻开名册,将前来的小国和归附大明的势力看了一遍,最终看到一股比较陌生的势力。

“宣关西七卫觐见!”

明朝在西北的疆土只到达嘉峪关,嘉峪关以西,察合台汗国以东,盘踞着许多蒙古势力。

在前元至正年间,察合台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联合窝阔台汗国等,反对忽必烈,另外一派以合班,出伯为首,支持忽必烈。之后出伯等投奔元朝,忽必烈将他们安置在嘉峪关以西。

发展到明朝,这一带的蒙古王公基本都是出伯的后代,该地区人群复杂,地理环境恶劣,农耕荒芜,居民稀少,不利于大军驻守。

老爷子只好采取册封这些蒙古王公为当地的长官,于是在嘉峪关以西册封了七个羁縻卫所,卫所的各级官职,如都督,指挥,千百户等,都是册封给其原本的蒙古贵族,并且允许其世袭。

简单的说,关西七卫名义上属于大明,但完全处于自治的状态,大明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若有战事,他们会帮明军作战。

关西七卫的经营,大明始终采取“以夷制夷”的手段,一是分其势力杀其力,是不为患,二是使外夷相攻,大省朝廷用兵之费。

换句话说,明朝并未真正将关西地区视为自己的国土,而是设法分化其势力,使其相互牵制,相互混战,大明则按兵不动,坐观其斗。

这一股势力对大明朝还是十分忠心的,几乎没有发生过叛变朝廷的情况,反而常年帮助大明抵抗漠北,察合台汗国以及吐蕃各势力的进攻,发展到正统成化年,关西地区的不断沦陷,朝廷则依然坐视不管,到了后来,关西七卫被弘治皇帝全部弃掉,自此明朝彻底放弃整个西域。

作为经营西域的桥头堡,朱雄英明白,关西之地决不能放弃,居安要思危,这是西北的第一道屏障。

因为在关西外还有一个堪比大明的庞然大物,帖木儿帝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