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成化内阁(2 / 2)

“诸位都是见深的前辈尊长,还请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

看到朱见深这般模样,商辂等人是又好笑又好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就称呼上了于太师、王太保了,没见今上私下里见了都是叫于师、王师的吗?

这下好了,皇帝陛下把内阁空出来让你自己补,我们这些个还不想当老秘书的总不能自告奉勇凑上去填窟窿吧!

“那个...殿下,不如重开经筵如何?”萧镃犹豫了片刻后站出来问道:“自正统元年二月始,朝廷挑选官员知经筵事,景泰朝完全废除。如今殿下监国为警乎政事之失,不如重开经筵以示修德为治之道。”

嘶...好主意啊!在场的包括商辂在内就差击掌称赞了。

重开经筵,一来向外界传递太子虚心学习的态度,二来向今上传达绝对没有半点要改变景泰朝政策的心思,还真是个好办法。

“经筵?”朱见深对于这个名词完全没有概念,充满求知欲的看向萧镃问道:“不知经筵所谓何意?”

其实不怪朱见深对经筵没有概念,只怕是朱祁镇复活也说不清楚当年的经筵自己都学了些什么东西了。

最初设定经筵其实是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已经退休的晋府长史桂彦良在太平治要中提出来“自昔圣主贤臣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具载六经,重训万世,不可以不讲也。讲之则理明而心正,措诸政事无不得其当。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宣择老成名儒,于朔望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敷陈大义,使上下耸听,人人警省,兴起善心,深有补于治化也。”

听讲经筵能不能让其他人警省不知道,反正朱元璋他老人当还真没拿这个当回事情。心情好的时候会叫人来讲讲就当是解闷一样,心情不好的时候谁也不敢提这一茬,还讲个屁的经筵。

直到正统朝,八岁的小皇帝登基之后臣属们想到了这个办法就当是给朱祁镇做当皇帝的专项培训了,这才正式开启了经筵。

正统朝确定下来的经筵官分为知经筵事、同知经筵事、经筵官、日讲官、展书官、侍仪官、供事官。经筵讲读中分日讲和月讲,而月讲才能被称为正经的经筵。

经筵由皇帝在固定的日期到文渊阁或文华殿向内阁阁臣和翰林院学士学习、讨论经史,日讲则是不受日期限制,随时都可以安排。

正统初期朱祁镇接受的经史教育还算是差强人意,但不久就完全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了。根据记载,朱祁镇中后期的经筵“虽有经筵之设,不过稽颡一讲辄退,讲者不能尽其余辞,听者不能悉其蕴奥,以故先王政教有所未举,祖宗成宪有所未修,天下利害有所未闻,及北伐罔功天步少艰论者,始咎太监王振专权误国,则已无及矣”。

“这个...那个...不好吧?”朱见深听完解释后犹豫了。

“殿下因何生疑?”商辂对于朱见深的犹豫感到疑惑不解,出声问道:“可是担心陛下怪罪?”

还真是。经筵原本是给皇帝准备的,自己还不是皇帝,专门安排大臣给自己上经筵还不如直接安排内阁来得保险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