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两条腿的官员(2 / 2)

“太子私信还提到说自己学识不足,想效仿祖辈们请大臣给自己讲史...”这话说出来朱见济自己都不信。

之前在皇宫的学堂时每天都会讲历史,甚至每天都还会要求对所讲的史料进行独立分析。而分析的内容讲官们的讲评往往跟自己这位皇帝老爹的讲评南辕北辙,兄弟们明显都更认同来自皇帝老爹的观点,谁要听那些讲臣们的大道理?

用老爹的话来说,那些大道理都是忽悠百姓安分守己不要对跨阶层这种事情报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讲史?”

“啊...”

“是经筵吧?”

“经筵是什么啊?”朱见济自懂事起就没见过经筵,反问一句让朱祁钰也猜不透他是不是真心为了帮堂兄要跟自己老爹打马虎眼。

“那就让朝臣们推行贤能安排开设经筵好了。”

“啊...”

“内阁制度不准变。一旦变了就改变了打算分权的初衷了。”

“分权?”朱见济下意识张嘴后立马意识到了不妥,于是低眉顺眼不再主动说话了。

当年讲历史各王朝兴衰时都会提到利弊,其中就对暴君、昏君一个人毁掉一个国家、一个朝代进行过深刻批评。分权也有利有弊,但至少产生暴君、昏君一人毁一国的机会少了一些。

“如今的内阁虽然都是起辅助作用,但毕竟是各部门的前首脑和现任的骨干人员组成的,这就牵制了权臣独揽大权的可能。”洪武大帝虽然废除了宰相制,但是大学士制实际上就是换了个形式而已,特别是中后期的首辅大学士一言九鼎,说话比皇帝都管用。

要说中后期明朝还有一个翻身或者至少说续命机会的时代,可是权臣张居正跟皇帝小儿说:“吾夜梦神人授金”就决定了他迟早会倒台,而且会死得很难看。

你丫的不如说你夜梦神人授精更合适些,皇位给你来坐呗!

本就不那么健全的一条鞭法干脆被废,很多当时还是能够影响大明朝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政策一下子被推翻了个干干净净。

权力会使人膨胀,像充气球一样,气球只看到自己充了气时那么大的身形,忘记了没有气时自己不过是个蔫了巴叽薄薄的一层膜而已。

“皇帝还是要尽量少管具体的事情,做得多就错得多。管多了,管错了,天下百姓就会恨皇帝。如果都是臣子们做的决定,那么天下人在忠君爱国的教育下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只会是清君侧而已,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中国也还是大明的中国。明白了吗?”

“是,父亲。”这类的话朱见济听到过很多次,当然记得清楚。何况这个皇帝又不是自己坐,能够怎么样掌握天下也不是他该担心的事情了。

“让六部商议出增补内阁人员名单,顺便再把经筵人员一并确定下来。之前不是召了李贤和王伟回京吗?如果那些久历朝堂的人推荐不出来,让就久在边镇的人来推荐好了。如果他们也推举不出来,就让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互荐,然后是天下官员推荐,总能选出来的。”

三条腿的金蟾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多的是,更何况是想升上去的官员呢!

你们在京的官员不想这么早混进秘书监里没了实权,那就让其他外放官来把握这次机会好了,只不过到时候可别后悔。

“明白了,还是父亲圣明。”朱见济适时奉上马屁。

“圣明不圣明的就不说了,不过这些官员们恐怕其中还有旁的心思在里面哟!”

“旁的心思?”朱见济不明所以。

“哼哼,可不就是旁的心思。”朱祁钰看着济南府送来的厚厚一摞弹劾奏折冷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