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矛盾(1 / 2)

剑破诸天 大阡 3550 字 7个月前

对!就是这个症结,最近一直困扰着孙云,让孙云有莫名的担心。既然已经知道结局注定悲哀,那么还有没有必要开始呢?孙云不停的眨着眼睛,不知道这话怎么和萧月说。

萧月见孙云有些发愣,便问:“大云,所以你就这么做了?”

孙云茫然的点点头说:“对,好像就这些。”他心想,自己的担心暂时真没法说出口,因为萧月是不是喜欢自己还不知道,如果不是喜欢自己,那自己的担心就是自作多情,如果是喜欢自己,那自己的担心,就是搪塞推诿。

萧月笑了笑说:“看来,这些就是你的症结,说明你有个问题,就是不敢面对自己,不如李辰他们直率。其实李辰和郦影已经好上一段日子,他们认准的就去做,没有顾虑。”

孙云说:“啊?真的呀?我怎么不知道呢?”又一想完全可能,因为毛逵也会促成。

萧月小嘴一撇:“哼!这些都是秘密,你哪会知道!”

孙云刚要说点什么,这时突然看见,昙谟最法师正在与弟子信众交流的当口,突然从寺外进来二个和尚,岁数和昙法师差不多少,一个圆脸,一个瘦脸,都穿着方丈的袈裟。二个人在大师的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大师脸色微变,然后和周围的人抱歉一下,与二人径直来到孙云这边佛塔下的台阶上面,继续说话。

书中暗表,圆脸的是城西禅林寺的道弘,瘦脸的是城西灵觉寺的保真,江湖上列为侯侠。他们的寺院里融觉寺都不算远。那么,他们俩人为什么来找昙谟最呢?难道与昙谟最关系紧密么?这些孙云不知道,要说清这个,还要从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宗派说起。

佛祖创立佛教后,到他涅盘之后的一百年之间内,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也称根本分裂,产生了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但都是小乘佛教,也叫部派佛教。其中上座部佛教又称为南传佛教,继续尊崇小乘佛教。又过了几百年,由大众部佛教逐步产生了大乘佛教,又称作北传佛教,汉朝开始来到中原。但是虽然来中国的天竺高僧大多数是大乘佛教的弟子,但也有个别人或者说部分翻译的经书是小乘佛教的。

比如现在的北魏和南梁时代,当代的高僧现在住在永宁寺的菩提流支和少林寺的跋陀尊者等人,都同时精通大乘和小乘两种教义,跋陀的弟子众多,其中大弟子慧光就同时学习了他的小乘教义,而现任少林寺方丈僧稠仅仅学习他的大乘教义的禅法。

小乘佛教因为崇信的人比较少,并没有分派,但却和大乘佛教分庭抗礼,矛盾重重。而大乘佛教到中国与本土的儒学、玄学、道家思想结合,逐渐分成了好多学派,并逐渐开始演变成为宗派。其中大乘佛教的派系中有一个学派,最信奉的经典是《涅盘经》和《严华经》。

《涅盘经》的涅盘指灭度和圆寂的意思,是说永离诸趣,入于不生不灭之门。此大乘部奉行的全称是《大般涅盘经》。

《严华经》是佛成道后第一次所说的法,在大乘经典中最为深广,为佛教界尊崇为诸经中王,由南朝刘宋年间佛陀跋陀罗在建康道场寺译出,共六十卷,之后传到北朝,风靡一时。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阉官刘谦之在五台山礼拜受持《华严经》忏悔宿业,求文殊菩萨护佑,结果竟然出现了恢复大丈夫相的感应灵迹,这下子掀起北朝许多僧人和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五台山研习《严华经》,礼拜供养文殊菩萨的热潮。文殊菩萨代表着诸佛之智慧,为“华严三圣”之一。后来五台山高僧灵辩法师论释六十卷《华严经》而写出了鸿篇巨着百卷《华严经论》,此书与菩提支流、勒那摩提译的《十地经论》,把北朝《华严经》的研习推向了一个高峰,使五台山成为严华圣地。

灵辩法师45岁(522年)圆寂,到现在已经有3个年年。关于他的得道非常神奇,说是在熙平初年(516),他头上顶着沉重的全本华严经,日夜穿梭在五台山南、北、东、西、中五个山顶,精勤经行,风雨无阻,脚跟磨破,血流脚底,丝毫不懈。终于有一天,他在松树下禅坐,有个神僧点醒顿悟。自此凡是经典深奥枯涩的文字都能懂得其义,后来他造论一百卷,来解释华严经义,受到孝明帝的重视与崇敬。孝明帝敦请他进宫为大臣们说法,所有大臣都恭敬聆听他的开示,最后他就在清凉山示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