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家人(2 / 2)

能供出苏外公这样的读书人,苏家在那个年代必定算得上殷实。

此时已经兴起洋务,苏外公的旧时同窗,便考虑起出国留洋。

苏家虽然有田,还有几艘渔船,家里也有长工帮佣,可只能算是小富即安,远不及他的某些同窗。

留洋可不是一两个钱的事,所以苏家供不起苏外公出国读书。

苏外公也认命,只在村里开了个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生源们倒是不用愁,那些有成算的父母,希望孩子们能有出息,出去做个账房先生掌柜什么的,不是都要识字嘛。

只是,除了苏怀兰几姐妹,其他的学生全都是男娃。

就这样,苏外公的日子也算过的有滋有味,虽没有大富大贵,可也家里有田,自己有份体面的事业,儿女也都承欢膝下。

苏家几个孩子里,其中苏大舅为人沉稳有成算。

苏外公夜观天象,又掐指一算,便让他在成年后出去参军,给自己挣一番前程。

当然了,解放后,苏外公的私塾也变成了学校。

因着苏大舅的关系,苏外公早早就将家里的田产渔船捐献了,苏家的成分倒是还行,给定了个中农。

只苏小舅却喜欢上研究这些玄学数术,将老父亲的藏书,都自学了个遍。

在这个废除一切封建迷信的年代,苏小舅满腹才华,却毫无用武之地,更是无人可以分享!

他每次见到外甥女,就想着收徒。

可以想见,苏小舅想输出的心,有多迫切!

可惜前两年上面要树典型,正好遇到苏小舅的事。

说他显摆本事也好,说他动了恻隐之心也好,总之,苏小舅那天多说了一句话:“成老二,你先回家再出门,记得出门往左,先抬右脚。等你走到前面池塘边,就能捡回来两个鸭蛋。这是你今天的财运。赶紧去吧!”

成老二半信半疑,走到门口,又想起要先抬右脚,差点走成同手同脚,走到池塘边,仔细看了看,芦苇下面的烂泥坑里,竟然真藏了两个鸭蛋。

嗨,真神了!

这些地方,每天村里的半大孩子都来寻摸好几遍,老鼠洞都能一天掏三遍,他还能在池塘边捡到两个鸭蛋!

这个年代,谁家日子都不好过,面黄肌瘦的这些,比起那些饿出浮肿病来的,还算是好的。

成老二家孩子多,又是农业队,尤其日子难过。

苏小舅那天遇到成老二,看了他一眼,心里默算了一番,就开口提了这个醒。

只是,有时候好事也不能就这么做。

成老二为人憨厚老实,可他家的婆娘不行啊。

两个鸭蛋的事情,没多久就传出了村子,传出了花样:

“苏老二真神呐,他跟成老二说,去哪里哪里捡宝贝,你猜怎么着?还真捡到两块金砖……”

两块金砖?

还是捡到的?

事情传成这样,苏小舅原本也不用太担心。

可惜公社新来的领导,接到上面的任务,要打击一切封建迷信活动。

于是,苏小舅被树了个典型。

反面的典型。

自此之后,苏小舅的日子就难过了,时不时公社开大会时,便要去列席,挂上牌子,写上大字……

先是苏小舅在公社粮站的工作没了!

苏家年纪最小的表哥,原本要去参军的,名额也被取消了!

苏家人也都缩着脖子过日子,轻易不出门走动,更别提让家里孩子学这些了。

姚倩想到苏小舅,便唏嘘不已。

上一世,等到改开后,苏小舅家可是门庭若市,多少大老板开着小汽车上门来请,就为了请苏小舅亲自上门,去给大老板们家里看看风水,甚至再布上一个旺财风水局!

那可是刚刚改开后不久,万元户都是稀罕的,更别提开小汽车的!那得是什么身家的大老板,才能在那个年代,开上小汽车?!

可想而知,苏小舅的名声传得有多远。

上一世,苏小舅也早就提醒过她:“丫头,你别管那些小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大机遇。你管好你自己!要不然……”

要不然……怎样?

苏小舅没说,只是摇头叹气。

现在姚倩知道了,那就是个英年早逝呗!

原来苏小舅早就看透一切,也早就提醒过她。

可惜“好言劝不住想死的鬼”!

姚倩想,要不然,这一世,跟着苏小舅入玄门?

好像也不是不行。

只是,要是跟着父母去了申城,她想跟着小舅学,有点困难!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

上一世,他们一家就没去成。

想到这个,她又问:“妈,那要是咱们能去申城,什么时候动身?出门之前,我先悄悄去找小舅学一段时间,行吗?”

苏怀兰眉头微皱,很快又露出笑模样:“小孩子不用管那么多。这个事,万一有什么变卦呢?你呀,该做什么就去做,能学多少学多少,总有办法!”

后面的话,苏怀兰悄悄告诉了姚倩,说完就让她自己去玩。

姚倩每天除了织鱼网的活,还负责捡柴火的活。

渔业人家没有什么耕地,自然也没有秸秆稻草当柴草。

这些人家便要花钱,去跟附近的农业大队买秸秆稻草。

往西走,有不高的丘陵,上面也能捡回不少柴火,总算中点用。

半大的孩子们有空就往这些地方跑。

这样也正好方便了姚倩。

她正好借着捡柴火,去隔壁紧挨着的苏家大队,找小舅学东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