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功成!逼宫太后!流血!(1 / 2)

阿尔伯特亲王望着巴厦礼良久,直接把他看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巴厦礼,你对于苏曳的事业投入了太多的情感了。”

巴厦礼微微一愕。

是这样吗?

好像,还真的是这样的。

他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在少年时期因为贫困潦倒就来香港投靠亲人。可以这么说他最关键的成长生涯都是在中国。固然他现在是英国的爵士,英国的官员。

但是,他的事业又在中国。

不管是九江经济实验区,还是苏曳的其他事业,他仿佛都投入太多的情感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你可知道苏曳为何坚持要固守长江极其内河航道权吗?”

巴厦礼道:“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的政治主张,他的南方七省联盟成立核心根基就是保护长江航道,如果保不住长江航道,他就无法向清国的臣民交代。”

阿尔伯特亲王道:“不,不仅仅如此。他这是在考虑以后。”

“以后?”巴厦礼道:“什么意思?”

阿尔伯特亲王道:“苏曳之前为何把经济试验区放在九江,而不是上海,或者杭州?”

巴厦礼沉默了一会儿道:“因为清国没有海军,关键时刻,保护不了这些经济区。”

“对。”阿尔伯特亲王道:“但是,他又想要享受水运的便利性,所以退而求其次把经济实验区放在了九江。”

“他愿意分享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巨大利益,但却要掌握主动权。而一旦开放了长江航道,关键时刻我们的海军随时可以杀入长江,对他的产业进行封锁,甚至是打击。”

“九江经济试验区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会陆续开放长江沿岸的城市,不断发展各种工业。”阿尔伯特亲王道:“等到他觉得自己的海军已经到了一定级别后,他也会开始大力发展沿海城市。”

“所以站在苏曳的角度,是绝对不可能让出长江航道权的。”

巴厦礼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道:“现在,美,法,俄三国已经迫不及待要杀入长江航道。而苏曳是显然不会妥协的,难道真的要爆发战争吗?”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看过你写给我的信,完整地描述了他进入中枢的全过程。他拥有无比坚定的意志,但是骨子里面又有强烈的冒险主义者因素。比如他用飞艇去承德行宫抢走了太后和小皇帝。虽然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虽然太后和小皇帝被不小心射杀的概率很低,但是你觉得有这个概率吗?”

巴厦礼道:“有的。”

阿尔伯特亲王道:“那我们现在假设,当时太后和小皇帝发生了意外,他会怎么办?”

巴厦礼想了一会儿道:“他立刻率军回到九江,去做最坏的打算,用最暴力的手段,一点点夺取整个清国。”

阿尔伯特亲王道:“那样的话,清国注定瞬间陷入四分五裂,而我们西方诸国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趁机进入中国,扶持各路军阀。那样整个中国就会陷入最动乱的十几年,苏曳需要用最艰难最彻底的方式,一点点收复整個国家。”

“但是,当他做出用飞艇抢走太后和小皇帝那一刻,他在做出冒险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巴厦礼道:“那按照亲王您的推断,我们诸国坚决要杀入长江,他也会做好最坏的打算?”

阿尔伯特亲王道:“应该是这样的。”

那个最坏的打算,巴厦礼想一想,都拼命摇头。

那样的话,刚刚收获胜利果实的九江经济实验区就直接断送了。

当然,是英方的利益断送了。

苏曳依旧会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整个经济区,只不过会失去大部分的海外市场。

阿尔伯特亲王道:“他有说过,一定要保卫长江航道,甚至不惜用战争的手段吗?”

巴厦礼道:“从来没有,他没有发出半句战争威胁,只是一再强调和平,合作。”

“只不过,如果一旦在长江爆发战争,那他在中枢的位置就摇摇欲坠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不,现在他和清国的中枢非常和谐,那是因为这样最符合他和清国的利益。而一旦在长江爆发战争,他就会采取高压政策,逼迫整个清廷团结在他的身边,然后专心致志准备战争,直到名义上打赢这一战。”

巴厦礼道:“那样整个清国的发展,至少延后二十年。”

阿尔伯特亲王道:“是的,这对于苏曳来说,完全是最坏的结果。他在拼命阻止这个最坏结果的发生,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他……可能也会接受。”

巴厦礼道:“那我们两国刚刚开始的蜜月期,就直接葬送了,所有发展的局面,全部葬送了。”

阿尔伯特亲王道:“是的。”

巴厦礼道:“所以,他某种意义上算是在胁迫我们大英帝国吗?”

“他没有说出口,也没有这个打算。”阿尔伯特亲王道:“但是,他画了一条底线。”

巴厦礼沉默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阿尔伯特亲王道:“你觉得苏曳这个人的战略路线定力如何?”

巴厦礼道:“非常非常之坚定,一旦定下了路线,几乎是不会更改的。”

阿尔伯特亲王道:“对,这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他而言,结盟大英帝国,依靠大英帝国的霸权体系,进入世界主要秩序,是一个坚定而又长期的战略路线。只要他在位,很长时间都不会更改。”

“这个战略延续性,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巴厦礼忽然道:“亲王殿下,您是不是觉得苏曳作为一个大国的领袖,是不是太过于英明了?未来会对大英帝国产生巨大的威胁?”

阿尔伯特亲王想了好一会儿道:“或许未来中国确实成为大英帝国的霸权威胁,但那也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眼下有更大的敌人和竞争者。”

“可以肯定的是,按照苏曳的长期规划,如果成功的话。确实可以直接帮助我们消灭俄国这个巨大威胁,可以间接帮助我们按下美国这个秩序挑战者。”

巴厦礼道:“所以归根结底,扶持清国对于大英帝国而言,还是利大于弊是吗?”

阿尔伯特亲王道:“是的。”

巴厦礼道:“所以,我们要对清国进行控制型发展,对吗?”

阿尔伯特亲王道:“对。”

接着,他自嘲一笑道:“不过,这位苏曳公爵仿佛比我们自己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主动地交出了很多利益。”

“所以,他是一个大方的统治者,也是一个固执难缠的政治对手。”

巴厦礼道:“那我们是否要答应他的要求?”

阿尔伯特亲王道:“直接放弃长江航道行使权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签订补充协议,延迟五年进入长江航道。”

巴厦礼爵士没有说话,因为不知道这个结果苏曳是否会满意。

“他会满意的。”阿尔伯特亲王道:“其实,这个才是他的底线。”

巴厦礼爵士道:“法兰西肯定会跟随我们的外交政策,但是美国和俄国如果坚持要进入长江航道呢?”

阿尔伯特亲王道:“你是想要让我们对俄国和美国施压?”

“不,我没有这个意思。”巴厦礼爵士道:“我们大英帝国没有这个义务,我们毕竟不是清国的保姆。”

巴厦礼就算这样想,也不能说出来。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们英法两国舰队是绝对主力,我们撤走之后,美俄两国如果想要继续强闯长江航道,如果要开战,那也就随他们去吧。”

“当然了,你说服了我是不够的,关键是首相和国会。”

巴厦礼爵士道:“您觉得首相和国会,会同意吗?”

阿尔伯特亲王道:“我会去和首相谈,但国会……大概率会同意的。”

四千万两银子的采购,换取延迟五年进入长江航道,对于大英帝国所有人而言,都会觉得是一笔无比划算的生意。

国会的这些议员,是最最见利忘义的一群人。

几乎是当天晚上,阿尔伯特亲王主动约谈了首相。

两个人谈了很久很久。

不过里面关于长江航道的内容很少,大量的交谈是关于大英帝国和清国的外交路线。

或者更加直接地说,是否要扶持清国?

未来清国会不会成为大英帝国的霸权威胁?

如何一边扶持,一边压制,一边控制清国等等等等。

大约谈到了凌晨三点才结束。

接下来在最短时间内,国会对这个议案进行了投票。

是否同意暂缓对清国长江航道的行驶权,时限为五年时间,换取清国在未来八年时间内向大英帝国采购四千万两的相关舰船、武器、设备,以及人员费用等等。

然后,国会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

对于这些议员而言,长江在哪里?长江航道有什么用?

暂时延缓五年时间,换取四千万两银子的采购,这个生意不做是傻子吗?

这可是整整一千万英镑左右啊,能够让多少人发大财?能够带来多少的就业?

而且在很多人眼中,帮助清国培养一支海军,这不是最佳的渗透机会吗?

这一次,巴厦礼拿到的就是非常完整的命令了。

不仅仅是英国王室的,还有首相,以及国会的签章。

这一桩大事,终究还是成功了。

接下来,巴厦礼没有任何耽搁,几乎用最快速度离开伦敦,坐上返回上海的军舰。

………………………………

1862年3月28日。

九江钢铁厂正式落成,投产。

无数人都为之热烈盈眶。

整整四五年的建设,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这个钢铁厂终于建成了。

比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整整早了三十一年,规模也大了50%以上,而投资额大概也只有汉阳铁厂的70%不到。

见到钢水倾泻而下的那一刻,哪怕苏曳感慨万千。

钢铁厂,是工业化的标志。

九江经济实验区其他工厂更有噱头,也更加赚钱,但他最最看重的就是这钢铁厂。

而且投产之后,黄包车和自行车就不需要万里迢迢进口钢铁了。

很多人看到苏曳对钢铁厂的设计产能时候吓了一大跳,未来全部投产后,年产钢铁总额超过25万吨。

这个产能是不是太大了啊,只怕根本消化不完啊。

只有苏曳知道,一旦工业化开启之后,这点产能算个屁啊,远远不够的。

未来的制造局,造船厂,铁炉全部都是钢铁需求大户。

这点产能才哪到哪啊。

…………………………………………

次日,苏曳前往南昌。

胡林翼病重,已经时日不多了。

而且就这他已经比历史上多活了半年多。

见到苏曳进来,病榻上的胡林翼挣扎着想要向苏曳行礼。

“不用了,不用了。”苏曳坐了下来。

胡林翼望着苏曳好一会儿,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

“是我对不住胡公。”苏曳道。

这些年算是苏曳一直压住了胡林翼,使得他始终无法得到晋升。

原本的江西巡抚被苏曳抢了,而苏曳下台之后,沈葆桢又接替了上去。

湘军的李续宾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安徽巡抚,甚至不太算是湘军的李鸿章成为了江苏巡抚,唯独他胡林翼,这个曾经湘军的二把手,依旧是江西布政使。

因为湘军需要一个大员在南昌,占领除九江之外的所有地盘。

如今苏曳一跃进入了中枢,而胡林翼依旧困守在南昌。

“没什么。”胡林翼道:“不过苏相,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情。”

苏曳道:“胡公请讲。”

胡林翼道:“就算湘军接下来有什么让苏相不高兴的地方,未来还请苏相留下一丝情面。”

苏曳沉默了一会儿道:“好。”

接着,胡林翼问道:“九江钢铁厂落成典礼,曾涤生去了吗?”

苏曳摇头道:“没有。”

曾国藩的这个举动,算得上是非常无礼了。

原因是之前政事堂专门斥责了曾国藩,说他忤逆朝廷意志,私自停止了安庆之战,命令他继续攻打安庆。

历史上,湘军此时早已经把安庆攻打下来了。

但是上次苏曳率军北上,中枢有分裂危机的时候,曾国藩就停止了安庆之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而且这段时间,他和洋人之间的交易与日俱增,扩军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

“唉!”胡林翼一声叹息。

苏曳道:“胡公也不用多想,虽然伱一直是湘军的一份子,但到了关键时刻,你是你,曾国藩是曾国藩。”

胡林翼道:“苏相。”

苏曳道:“您说。”

胡林翼道:“要不然临死之前,我再向您提一个具体一点的要求?”

苏曳道:“好。”

胡林翼道:“您去和曾国藩谈一谈?”

苏曳道:“其实,我一直在九江等着他来。”

胡林翼道:“是我冒昧了。”

…………………………………………

苏曳终究还是去了扬州。

两个人乘坐在瘦西湖游船之上,泛舟而谈。

“曾公,最近一两年,发逆大量地招揽了捻军,单纯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了。”苏曳道。

曾国藩道:“所以,我这边一直在招兵,一直在购买武器,只不过财政困难,有些难以为继,还请中枢早日将亏欠的军饷拨下来。”

你湘军已经扩军多少了?

足足十几万大军了吧?

还不满足?还不去打安庆?

但曾国藩这一句话,直接把后面的话也噎住了。

然后,苏曳道:“关于裁撤八旗军,曾公如何看?”

曾国藩道:“八旗军孱弱,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八旗军乃是国本,一下子裁撤了,对于战斗力,对于财政或许有益。但是对于人心,对于政治,确实远远弊大于利,太过于颠覆了。”

呵呵。

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不奇怪。

但你一个汉人大臣说这样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曳道:“也就是说,曾公不愿意上奏,赞同裁撤八旗军了是吗?”

曾国藩道:“我这边,需要斟酌。”

话不投机半句多,接下来便不欢而散了。

苏曳离开扬州。

李鸿章前来拜见曾国藩。

“老师,他此时身在中枢,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

曾国藩道:“那你觉得呢?”

李鸿章道:“老师,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

曾国藩道:“此人魄力,手段皆是上等,但是做事太操切了,太凶狠了,终有一日会遭到反噬。”

李鸿章道:“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应该支持他裁撤八旗军啊,这样才能彻底引爆局势。”

曾国藩道:“心中赞同是一回事,但表态赞同,又是一回事。”

另外,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

…………………………………………

此时,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

尽管苏曳和两宫太后商议过,关于裁撤八旗军一事,不能公开辩论。

更加不能让朝廷和地方官员公开表态。

因为至少在这个时间段,这件事情无法辩论。

八旗军是国本,这是目前清廷的政治正确。

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

就算有识之士觉得裁撤八旗军利大于弊,但是谁敢说出来?

所以,支持的人只敢装死。

但是,这却阻止不了很多官员上奏折。

一开始是在京的旗人官员上奏折,坚决反对苏曳的裁撤八旗军新政。

后来这个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地方的很多官员,也跟着纷纷上奏折。

所以,每天进入政事堂的奏章越来越多。

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

政事堂依旧完全压下来。

朝堂之上,只要有官员想要讨论这件事情,立刻有人叫停。

总之,就是不许讨论。

但是日积月累,这些奏章完全堆积如山了。

两宫太后也赶到莫大的压力。

不计其数的旗人官员,都想要一个结果,让两宫太后亲口承认,绝对不会裁撤八旗军。

永远不再提这个恶政。

并且下旨申斥苏曳。

两宫太后内心也不愿意裁撤八旗军,但是她们也答应过苏曳,绝对不能公开表态说不裁撤了。

接着,美国公使和俄国公使进京。

总理大臣桂良当堂申斥俄国军队非法进入黑龙江,请立刻退去。

俄国公使表示,那是因为苏曳这个总理大臣,不愿意执行之前的条约,所以必要的时候,俄国人只能用武力手段解决。

“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已经在西伯利亚集结了足够多的军队,只要俄皇一声令下,这些大军就可以为我国争取该得的利益。”

美国公使道:“太后娘娘,皇帝陛下,我们的联合舰队就在长江口,苏曳的长江舰队蛮横无理地当着不让我们进入。我们的耐心已经要耗尽了,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朝廷官员震惊,这……这不是刚刚才打完吗?

怎么又要打了?

因为大部分朝廷官员也沉浸在中枢的斗争中,对于外部忽视了。

没有想到,美国、俄国直接发出了战争威胁。

俄国公使道:“贵国的太后和皇帝陛下,您想要阻止战争的话,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表示出一个诚意。”

恭亲王奕道:“什么诚意?”

俄国公使道:“罢免苏曳这个总理大臣。”

顿时,朝廷的许多官员心中错愕。

苏曳这个总理大臣,才仅仅做了几个月啊,如果罢免了,那颜面何存?

不过天下臣民对这个新衙门抱有了巨大的期待,希望他们获得外交胜利。

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外交胜利没有来,反而又要引来了战争?

奕道:“贵使慎言,这是我国内政。”

俄国公使道:“太后和皇上,贵国成立这个总理衙门,不就是主要和我们四国打交道吗?按说根据条约,四国公使早就应该进京递交国书了。但我可以说,你们不用等了。”

“只要一日不罢免苏曳,一日不换新的总理大臣,我们是绝对不会递交国书的,我们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个总理衙门的。”

美国公使道:“另外,我想要转告英法美俄四国的共同意志,请你们立刻撤走在长江口的舰队,请你们立刻罢免苏曳,否则我们的联合舰队就会直接开火。”

俄国公使道:“我们在北边的陆军,也会直接南下。”

慈禧太后道:“这,这算是战争通牒吗?”

对于这一幕,清廷的很多官员太熟悉了。

当时英国人就是这样来到朝堂之上,发出了最后通牒。

清廷没有当一回事,然后战争就爆发了。

然后,大清遭到了耻辱性的失败,甚至导致了先帝之死。

现在,洋人又一次发出了战争通牒。

两宫太后和满朝文武,这一次感觉到恐惧和战栗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