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驾崩(2 / 2)

锦衣卿相 杨善 5468 字 1个月前

“起程,回京。”

纵使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她也想离他更近一点。

庆丰二十二年冬,宣睿帝入葬皇陵,无一人陪葬。开创了陈国皇帝永不殉葬的先河。

他这一生来时锦衣玉食,去得风光荣耀。

庆丰二十三年春,苏希锦平疫回京。

后七日,新皇登基,改国号为永昌。

新皇登基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废除丞相制度,创建内阁。封太子太傅韩韫玉为门下侍郎,集贤院大学士,即内阁首辅。

二是开创女子科举制度,从今以后,女子可与男子一般,入朝为官。

两道圣旨后,民间沸腾,有女儿之家,也逐渐重视起女子教育。

苏希锦被封为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有内阁末辅之相。然她以想外任的理由辞谢。

水满则溢,盛极必衰,一门两辅,何等风光又危险的事!

坊间曾传闻先帝驾崩前拉着新皇之手,言韩家世代忠良,叮嘱其重用韩家,且不可猜忌,心生隔阂。

无独有偶,陈开国帝也曾对先帝说过同样的话。

苏希锦原本以为只是传闻,如今想来却是事实。

……

一次早朝后,苏希锦被新皇特意留下。

“苏爱卿,”新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朕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陛下且说。”

“此不为国事,而乃家事。”新皇幽暗的眸子里划过几多担忧,“自先帝去世后,太后将自己关在景福殿,不思饮食,不踏出房门半步。朕心甚忧,想请爱卿开解一二。”

“陛下的家事也乃国事,”苏希锦拱手叩拜,“陛下且放心,微臣自当倾尽全力。”

这是苏希锦许多年后,再次踏入景福殿,身份、心境却不如从前。

此时景福殿的大门紧闭,嬷嬷与御膳房的宫人端着膳食,整齐排在殿外。

苏希锦说明来由,掌宫嬷嬷神色焦急:“还请大人帮帮忙。”

“嬷嬷放心,”苏希锦示意她先去敲门。

“本宫今日没甚胃口,撤了吧。”

掌宫嬷嬷道:“太后娘娘,是苏大人求见。”

里面突然安静,片刻问道,“苏大人前来所谓何事?”

苏希锦上前,脆生生回复:“回太后娘娘,是先帝让微臣给娘娘带句话。”

“先帝?”太后情绪激动,“他说了甚?”

“这里人多,还请娘娘开门,让微臣进去再说。”

几息停顿,房门从内而开,太后面色苍白,毫无血色,“苏大人请进来吧。”

进入殿中,入目是一间佛堂,墙上贴着观音像,观音像下面则是蒲团和木鱼。

“苏大人,”太后娘娘急切问道,“先帝让你带的何话?”

苏希锦垂眸跪地,“还请太后娘娘恕罪,先帝不曾让微臣给娘娘带话。”

她身在叶榆,连陛下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如何带话?再说夫妻俩之间的情话,也轮不到她来带。

太后苦笑摇头,“你起来吧,本宫早料到了,只仍心存侥幸。”

先帝曾多次夸奖她,尤爱与她论道,每次论完回来都要废寝忘食数日。示意,太后心存侥幸,以为她会知道更多的消息。

“先帝虽未曾让微臣带话,然而却与微臣说起过娘娘。”

“他说了什么?”

“先帝说,无论如何娘娘是他唯一的妻子。”

“唯一的妻子……”太后喃喃,泪无声滑落。

“先帝还曾说他辜负了娘娘,这个世上他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娘娘和陛下。”

这是当初苏希锦与周武煦说起三妻四妾危害时,周武煦有感而发。

“这个冤家,哀家有什么让他放心不下的,”太后泣不成声,“宫里下人多,吃穿不愁,反倒是他黄泉路上孤单一人……又不等等哀家。”

多么危险的思想。

苏希锦上前握住她的手,“娘娘别这样说,娘娘如此行为不正让先帝担心吗?”

“娘娘想想陛下,而今陛下方及冠,新政颁布,国内百废待兴,正是陛下忙碌的时候。而宫中后位空悬,陛下百忙之中抽不出时间选秀。也正是需要娘娘的时候。”

“娘娘和陛下同样是先帝牵挂之人,娘娘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陛下,为先帝着想。”

“苏大人说得有理,哀家不能让先帝担忧,不能让旒儿担忧。”

太后情绪高涨,掌宫嬷嬷趁机端上膳食,经过苏希锦时,对她投来感激一瞥。

不辱陛下所托,苏希锦完成使命,出宫回府。方出宫就见着了韩府熟悉的马车。

她微微一笑,撩开帘子却见里面坐着一大两小,三位她后半辈子最重要的人。

“怎么把他两也带来了?”她问。

泽哥儿躺在韩韫玉怀中睡得正香,苏希锦将他接过,爱怜地抚摸。

这孩子尚在襁褓之中就与她分离,如今不过两岁多一点。好在母子天性使然,抛开最初的不熟悉,他并未与她生分。

“他们想来见见你。”韩韫玉俊眉微松,声音轻柔,“新皇登基,朝廷不稳,我可能一时半会儿离不开。”

“嗯。”

“你等我一年半。”

一年半后再外任。

难怪他将两个孩子都带了来,恐怕是担心一人留不住她。

苏希锦心中又酸又涩,笑着搂紧怀中孩子,坚定回道:“好,我等你。”

多久都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