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三十章 改革的春风吹满地(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6699 字 9个月前

周家祖辈都在贩卖蚕丝, 除了自家种桑养蚕外,还会从乡间收购蚕茧取丝,行销到其他地方, 以此牟利。

这些年积攒了丰厚家底, 手里握了钱银便买了几百亩田地收取佃农租子。

哪曾想,那群土匪来到安县一下子就把他们的田产充了公, 连屁都不敢放, 委实咽不下这口窝囊气。

一家子商议一番, 觉得没法在安县立足了, 打算待城门放行时迁到其他县去。

这几月关应门封锁,县里的商贾们多少受到影响的, 梁萤亲自走了一趟周家。

当周家人得知她来时, 全都跟见了瘟疫似的恐慌不已。

周老太差点犯了心梗,情绪激动道:“天杀的!大祸临头!大祸临头啊!”

周大郎连忙安抚她的情绪, “阿娘莫要着急,待儿出去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再说。”

周老太紧握住他的手,嗫嚅道:“儿啊, 那就是个瘟神, 你切莫得罪了。”

周大郎点头,“阿娘放宽心,咱们周家行得正坐得端,他们若要发难, 总得出师有名。”

周二郎焦头烂额道:“大哥天真, 那帮土匪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今日忽然来访,多半包藏了祸心。”

周大郎倒是老沉稳重,说道:“切莫自乱阵脚, 待我出去瞧瞧是什么鬼名堂再说。”

他稍稍整理了一下衣着,体体面面地去前厅会客。

这回梁萤过来是程大彪他们护送的,谭三娘也随行一路。

时值夏日天气炎热,梁萤穿了一袭轻薄的素色交领纱衣,手持团扇,脸上未施粉黛,梳着未出阁的姑娘发髻,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人畜无害。

周大郎也曾见过她,因着当时有土匪在身边,不敢细瞧。

如今走到自家屋里来了,明明是个小姑娘,却无端生出几分惧怕。

梁萤起身行礼,道了一声周郎君。

周大郎连忙还礼,心里头发憷道:“不知王小娘子今日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二人各自就坐。

梁萤边摇团扇,边说道:“据我所知,周家祖上都是靠种桑养蚕为生,你们家对养蚕颇有一番心得,是吗?”

这话周大郎听不大明白,困惑问:“王小娘子此话何意?”

梁萤笑道:“周家除了会下乡收购蚕茧外,自个儿也会养蚕,现下手里可还有蚕种?”

周大郎点头道:“有。”

梁萤:“我可有幸去你们家的蚕室瞧瞧?”

周大郎心中虽犯嘀咕,还是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周家的蚕房在隔壁街,一行人过去时,谭三娘给梁萤撑伞,程大彪他们则跟在身后,护佑她们安全。

到了周家的蚕房,走到门口就听到里头沙沙声一片。

蚕农领着她们看蚕箔里的桑蚕。

猝不及防看到密密麻麻的灰白虫子,梁萤的头皮顿时炸了,尽管她早就做好心理建设,还是有一丝崩溃。

她不怕老鼠蟑螂,唯独不喜肉乎乎没有骨头的虫儿。

此刻那些蚕一条条趴在桑叶上肯食,风卷残云。

谭三娘倒不惧怕,她养过这东西,指着木架上体态开始发亮的蚕说道:“这是要吐丝结茧了。”

周大郎应道:“对,应就在这两日。”

瞧见梁萤站得远远的,谭三娘起心逗她,故意捉了一条给她看。

梁萤失态躲到周大郎身后,一副见鬼的表情。

众人皆被她的举动逗笑了。

周大郎好一番安抚,全然没有方才的戒备与防范,只当她是个怕虫的小姑娘。

出了蚕房后,谭三娘说起以前养蚕的经历,提起其中的病症,一下子就把周大郎的话匣子打开了。

周家人一辈子都在养蚕,术业有专攻,自然把蚕的习性吃透的。

谭三娘做引子,引导他放下戒备,就蚕这个话题唠了许久。

有时候梁萤也会插话问上几句,周大郎皆耐心解答。

回到前厅后,梁萤提起现在官兵们垦荒的情形,说目前已经垦出数十亩荒地来,那些土地瘠薄,不适合种庄稼,打算全用来种桑树。

听到这话,周大郎一下子竖起了耳朵。

梁萤摇团扇道:“当初老百姓闹着土地均分时周家也曾损过利,他们那阵仗周郎君想必也瞧见了的,我们做公家的不敢在他们头上动刀,只能委屈了无辜商贾。

“你们家种桑养蚕,也算得上是农耕,故而我想着,待官兵们把安县境内的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后,首先考虑到你家的需求。

“倘若周郎君有兴致在荒地上种桑,衙门便免了头三年用地的一成租子,并且还会把道路水渠修好,供你们方便。

“恳出来的荒地,衙门还可以派人手帮你们栽种,省去请劳力的钱银。

“周家只需自己提供桑苗,衙门可替你们把桑苗落地,从开垦、通路、通水渠,到落苗都可处理好。

“不知周郎君可有种桑的意向?”

这话令周大郎诧异,躲在隔壁偷听的周家人同样感到意外。

周大郎试探问:“这会儿官兵们在垦荒?”

梁萤点头,“目前已经垦出荒地四十多亩,整个安县的所有荒地都要恳出来,全用于栽种桑树养蚕。

“如果你们家不用,那些荒地就会分发给村民租种,只需缴纳一成租子,且头三年是免租的。”

周大郎心中一番盘算。

垦荒的地方肯定相对偏僻道路不通,可是现在衙门愿意把路修出来,并且还通水渠,解决浇灌问题。

不仅如此,桑苗还免费落地,不用花人工,头三年还免租。

这些利好确实让人有些心动。

整个安县垦荒出来至少有好几百亩地,倘若全都种上桑树,第二年就能采桑叶养蚕了,只不过……

见他许久不吭声,梁萤透了个信儿,说道:“过不了多久关应门就会开启,方便百姓出行。”

周大郎试探问:“当真?”

梁萤点头,“我们初来安县,对县里的一切还不太了解,如今县里的治下趋近平稳,自然就没有关闭城门的必要了,总归得与外界联络。

“说到底,咱们这个衙门没有朝廷的许可,算不得正经的衙门。

“不过以后就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了,我们已经上报到太守府,朝廷自会打主意,所以你们也无需顾虑其他外在因素。”

这话说得隐晦。

周大郎是在外走动的人,自然听得明白,多半是买了官求得名正言顺。

之后二人就种桑一事唠了许久。

周大郎有许多疑问,梁萤皆耐心解答。

因着还有其他事要办,快到正午时她才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谭三娘颇觉好奇,问她道:“为什么要把垦荒出来的地租给周家呀,村民们不能用吗?”

梁萤摇团扇道:“倘若周家种了这么多桑树,定会扩大蚕室,养更多的蚕,这活计他们自个儿做得完吗?”

谭三娘摇头。

梁萤:“做不完活计自然得请帮工,周边的老百姓是不是就有机会找到活计养家糊口了?”又道,“他家除了以后的土地租子外,还得缴纳商税,生意做得越大,交上来的商税就越多。”

听了这番解释,谭三娘笑着调侃道:“原是想从周家身上捞油水呢。”

梁萤:“那还能怎么办,老百姓身上榨不出油水来,只能从别的地方榨了。”

谭三娘掩嘴,“你这小狐狸,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而另一边的周家则聚在一起讨论种桑的事。

先前他们虚惊一场,如今听到衙门意欲跟他们合作,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不,周老太道:“天上真会掉这么好的馅饼吗?”

周二郎也道:“是啊,不仅把路和水渠修好,头三年还免租地的税收,并且还会帮我们把桑苗栽种好,前期咱们全然不费分毫力气,有这样的好事?”

周二郎的媳妇朱氏也觉得不可思议,“那帮人可是土匪,哪会这般大发慈悲?”

周大郎看向自家老娘,说道:“倘若事情是真,阿娘又作何打算?”

周老太没有说话。

这么好的条件,若说不心动肯定是假的。

不过他们到底吃过亏,心里头多少有些顾忌,“那王小娘子真有说他们打算开放关应门了?”

周大郎点头,“儿听着她的意思,应是想法子到太守府那里去买官了。”顿了顿,“这世道,处处都是坑,就算咱们离开安县,又能到哪里去寻得安稳地呢?”

这话说得众人内心戚戚。

安县到底是他们的家乡,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若是离乡背井,又能往哪里去?

人们一时陷入了沉默中。

最终纠结了两天后,周大郎还是打算先看看垦出来的荒地再说。

一大早赵雉护送他们前往乡下,梁萤会骑马,几人是骑马下的乡。

现在天气炎热,官兵们都是上午干半天。

目前已经开垦出三个村的荒地了。

这些荒地几乎是连成一片的,离农田有段距离。

以前之所以没被开垦出来,一来需要极大的人力,二来土壤瘠薄,种不了庄稼,故一直都荒废着。

现在官兵们平整出一条毛路,进荒地倒也方便。

梁萤指着不远处的沟渠,说道:“上头有蓄水池,可放水下来,以后浇灌桑树也方便。”又道,“这些地长不出庄稼来,桑树耐旱,土地瘦些也无妨,它能适应。”

周大郎点头,“能种桑苗。”

梁萤好奇问:“桑苗是用扦插种植吗?”

周大郎:“是用扦插的法子,最好是立秋后扦插,容易成活。”

人们在荒地里边走边聊,有时候周大郎会蹲下捡土壤看土质。

他们接连走了三个村,周大郎还是有些犹豫,因为荒地太过分散,并不适合统一采摘,倘若做蚕房,就得分散开来,极不方便。

梁萤就这道难题思索了许久,忽地想起了现代的合作社,于是给他出了个主意。

“周郎君的顾虑极有一番道理,这些荒地都在村里,皆是分散的,采摘桑叶确实有一定的难处。不过可以让村民们自己打理桑树地,他们就住在村中,采摘桑叶养蚕倒也方便。

“周家除了自己种桑养蚕外,也会下乡收购蚕茧,如果想要保持蚕茧的品质,我倒有一个法子可试。

“你家提供蚕种给愿意养蚕的乡民,再提供给他们养蚕的经验,倘若他们在养蚕途中遇到了难题,你们再差人上门来处理。

“待到结蚕茧时周家按市价回收这些蚕茧,再扣除蚕种费用。如此一来,你们跳过了请人养蚕的环节,也省事不少。”

听了这话,周大郎颇觉诧异,他脑中一番思索,琢磨此举的可行性。

梁萤继续道:“倘若让乡民养蚕,这些荒地衙门就分给他们租种。周家只需提供蚕种和养蚕技艺,定时差人来查看蚕的情况,也方便把控蚕茧的品质。”

周大郎点头。

梁萤:“不过也得让村民们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在养蚕之前双方需得签订契约,定好最低收购价,以保他们手上的货有交接处,不会砸在自己手里。

“如此一来,周家有稳定的蚕茧货源收购,村民们也有稳定的商贩交接,双方都有保障,两全其美。”

这法子是非常新形的合作模式。

以前周家都是谁家有货源,只要品质达到要求便收购来使用。

如今换一种方式,他们全程把控品质,指导蚕农养出自己需求的蚕茧。

不仅如此,货源还稳定了。

周大郎一时有些兴奋,倘若有衙门牵头,那往后双方发生分歧,衙门可做公断,公信力是非常高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