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第七十六章 一道送命题抛向梁萤……(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8127 字 8个月前

讨伐楚王的第一场战役收获颇丰, 东州九郡夺了六郡下来,附带庐江和益胜,俞州家族又添了八郡。

这意味着梁萤手里握了近三百万人口。

这些人对于她来说就是行走的金疙瘩, 他们都是她的祖宗,因为只有足够多的劳动力, 才能有丰厚的产出回报。

不仅如此, 此次赵雉还收编了钟林一万多兵。

综合下来他们俞州的兵越打越多, 已经有五万三千人左右了。

从曾经的三百兵起家,从曾经的安县弹丸之地发迹,这些年他们疯狂扩张,坐拥五万多兵, 十八个郡。

每打到一个地方,就把土地国有制推进下去。

他用武力征服一个个大地主,她则用双手缔造理想国。

文治武功, 内外兼修,一点点托起这个庞大的新兴帝国。

哪怕最初的时候摇摇欲坠, 哪怕它看起来那么不堪一击, 甚至荒唐得好似海市蜃楼。

可是他们有很多人的手, 很多人的力量去把它托起来了。

而现在, 随着地盘的扩张,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进这座空中楼阁。

如果说赵雉是最初托起这座海市蜃楼的那根木桩, 那现在, 底下受益的老百姓就是一点点累积在木桩周边的根基。

尽管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最底层的老百姓永远都无法撬起最上层的封建统治者, 但梁萤可以。

用跨时代的超前眼光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推翻那个腐朽的体制,彻底颠覆洗礼整个王朝, 于硝烟战火中重建她的理想国。

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一场值得他们去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辉煌蓝图。

那种撼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一个女人身上,用一双纤弱的双手下达指令,所到之处,将在战火的灰烬中催生出绚烂花朵。

它值得所有人去憧憬,去期待。

现在八个郡的体制改革,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人去实施她的指令。

州府里的全部人员出动,甚至连魏中丞那帮老头儿都被她抓过来搞土地下放了。

几个老头埋怨不已,这个晚年过得很操心。

梁萤理直气壮,还没干到八十岁呢,八十岁干不动了再说。

简直有毒!

东州这边战火熄灭,钟林大军被瓦解,六万大军战死两万多,赵雉收编一万多,逃跑一部分,金林收编一部分,所剩无几。

那钟林命大,被炸掉一只胳膊还是跑掉了,至于能不能活下来不得而知。

这边的战火才刚刚熄灭,泉州那边又搞起事来,杜阳常山王攻打泉州讨伐楚王。

泉州是楚王的老巢,常山王很是给力,直接捅马蜂窝,烧楚王的后院。

如果说打东州是讨伐楚王的第一站,那打泉州就是讨伐楚王的第二站。

事实证明,甭管各路诸侯是不是各怀鬼胎,只要讨伐楚王的利益是符合自己需求的,他们就会去冒险搞事。

梁萤吃准这种心思,在讨伐大会上向他们阐明这一观点,当时就得到了诸侯们的认同,现在他们开始用实际行动去整事了。

而梁萤一点都不贪心,拿到东州六郡先把治内稳下来再说,并没打算继续扩张。

亦或许其他诸侯夺得一座城池后多数会维持以前的治内,不会做出太大的改变,但他们这群人不一样,后续的治内工作要繁重得多。

要把土地下放,要把道路修缮扩宽,还要发展当地的特色副业,扶持商贸发展等等,杂七杂八涉及到的东西多得很。

抵达东州境内,赵雉亲自前来接迎。

鲁郡城门上的旗帜在风中飞扬,春日里山花烂漫,一片勃勃生机。

赵雉携州府里的官员前来迎接他们的公主。

梁萤由谭三娘搀扶下马车,所有人行跪拜礼。

她在阳光下眯起眼仰望城门上的赵旗,道了声起。

人们陆续起身。

赵雉伸手,梁萤搭了上去,他扶着她进城,暗搓搓跟她炫耀手头有五万多兵了。

梁萤嫌弃道:“瞧你这点出息。”

赵雉抿嘴笑。

梁萤瞥了他一眼。

那男人还是跟最初那般没什么变化,一双丹凤眼里仍旧有匪气,甭管他沾染了多少血腥,在她跟前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

他会把指甲修剪得整齐,衣裳穿得体面,知道她是个讲究人,身上绝不会邋里邋遢,因为会被嫌弃。

鲁郡是东州的州府所在地,城池比河城要小得多,城内只有几万人,但整个东州的占地面积比俞州大。

梁萤问起这边的地理环境和特色产业,赵雉淡淡道:“跟俞州那边差不多。”顿了顿,压低声音,“安悦那边有两个天然洞穴,产硝。”

梁萤默默地与他对视,两人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又可以省一笔钱了。

“今年秋收后,再跟老百姓借粮讨伐楚王。”

赵雉愣了愣,不解问:“不是有粮吗?”

梁萤:“讨伐楚王是大事,重在参与,得让老百姓知道,我这个大长公主离不开他们,甭管我们打到哪里,他们都是我们的根儿。”

赵雉:“……”

论起不要脸,她肯定是排第一的。

以前在永庆借过粮,今年就在俞州和临都等郡借粮了。

进入州府,家属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她很满意,那男人还是懂她的。

现在基层方面的事务梁萤不会去操劳,她要把控的是大方向发展。

把州府里的现状了解清楚后,翌日梁萤跟国家领导似的下乡县巡查各地的治内情况。

行至平昌的黄乡时,当地村民正在春耕,为种庄稼做准备。

这边已经完成土地下放。

看到一个稚童蹲在田埂边挖蚯蚓,梁萤上前随口问起他们家的情况,问他们家里有多少人口,知不知道自家的田地有多少。

那稚童说有六口人,还有一个姐姐因为父亲生病没钱医治被卖掉给某商贾大户做奴婢去了。

听到这话,梁萤皱眉,问道:“你二姐被卖的时候多少岁?”

稚童答道:“十一岁。”

梁萤:“她去程家做了多少年的奴婢了?”

稚童想了许久,才说道:“有三年了。”

梁萤戳了戳他头顶上的小揪揪,问道:“你想她回来吗?”

稚童点头,“想,可是阿娘说她不能回来。”

在远处忙碌的妇人找了半天才见到自家儿子,当时他身边围了不少人,个个都穿得体面,那妇人心里头不禁有些怵。

她慌乱地小跑过来。

听到她的叫喊声,稚童扭头道:“我阿娘来了。”

梁萤看向妇人。

那妇人得知她是大长公主,搂着自家崽恐慌地跪了下去,一个劲请罪。

梁萤把她搀扶起来,详细问起他们家里头的情况,着重问那个被卖掉救父的二姐。

提到这茬儿,妇人心中艰难,说起三年前家中遭遇的挫折。

原是自家男人生了一场重病,当时大女儿已经嫁人,为了治病家里把田地卖了,又从女婿那边借钱银还是不够。

最后没得办法,只得把二闺女卖给商贾程家做奴婢。

那时候闺女年纪小,如果是活契才只能卖两贯钱,死契则是三贯。

为了治病还账,家里咬牙把二闺女卖了死契,之后才慢慢熬了过来。

一家六口老大出嫁,老二被卖,老三则是这个稚子,底下还有一个妹妹。

这两年一家人全靠做佃农维持生计,前些日他们家分得四口人的自耕地,还额外还得了十多亩的租地,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哪怕当初卖的是死契,也想着日子好过了试试看能不能把卖掉的二女儿赎身回来,一家团聚。

梁萤心中不是滋味。

把母子打发走了后,她看向身边的赵雉,说道:“我若是那个被卖掉做奴婢的闺女,心中一定恨极。”

赵雉平静道:“众生皆苦,降生在这个世道本就艰难。”

梁萤眺望远处的山峦,自言自语道:“怎么会有死契这个东西呢?”

赵雉居高临下睇她,理所当然道:“阿萤若瞧着不顺眼,那便废除了,既然土地能禁止买卖,人口也能禁止买卖。”

梁萤愣了愣,“废除了?”

赵雉破罐子破摔,指着周边道:“这些土地都是你的管辖地,你想怎么着都行,哪怕是天皇老子来了都不管用,若是遇到不听话的,我去打他一顿,直到他听话为止。”

梁萤失笑,他真的是个草莽,粗鲁得要命。

可是她好喜欢啊。

一旁的谭三娘也附和道:“废除了挺好,好好的一个闺女,被卖去为奴作婢,一辈子的贱籍,若主人不放,就永无出头之日。”

梁萤想了想,说道:“那便从永庆那边开始,颁发禁止人口买卖的律令,只能雇佣,禁止什么死契活契,还有什么家生子。”

赵雉点头,“极好。”顿了顿,“若被卖的人愿意返回原籍,也能分得土地,有立足之地。”

梁萤:“那我回去后就把这事落实了。”

之后他们辗转到各地巡查当地情况,有些地方土地已经下放,有些地方则还在清理。

因着现在已经到了春耕时节,必须灵活处理土地的分发。

有些去年就栽种了冬小麦,有些已经翻过地,在保持原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

也有少许出现划分重复的情况,若是已经翻过地或播过种,就在庄稼收割后归还回去,或者做成活田等。

大部分村民都能接受,因为土地关乎着他们的饭碗,只要公家能把土地下放了,什么条件他们都能忍。

巡查到章武等地时,遇到韩二娘一行人。

梁萤问起他们的进展,人们毕恭毕敬汇报,她认真倾听,也会提问。

这还是韩大娘第一次见到她,忍不住频频偷看,就跟韩二娘当初那模样,充满着浓烈的好奇心。

待梁萤一行人由郡守簇拥着过去后,韩大娘偷偷拉了拉自家妹妹的衣袖,小声道:“大长公主生得好俊,好威风啊。”

韩二娘得意道:“那可不,贼跟我们女郎长脸。”又道,“我记得她当初去平中时,那时候还是长史的身份,爹他们那帮大老爷们对她卑躬屈膝的,我还是第一次瞧见女人也能这般厉害,心里头痛快极了。”

韩大娘斗志满满道:“以后我们也要像她那般,抬头挺胸,叫人不敢小瞧。”

韩二娘笑道:“阿姐,外面的日子是不是比后宅有趣?”

韩大娘点头,应道:“外面虽然累了些,但心里头不累,有时候看到老百姓的夸赞,特别舒坦。”

韩二娘:“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夸赞阿姐,可比伺候薛大郎痛快。”

韩大娘抿嘴笑,她无比庆幸自己能走出薛家的泥潭,根本就没有空去自怨自艾,伤春悲秋,因为他们都好忙好忙。

那种踏实的,积极向上的,用双手去铺垫当地人的前程,得到他们个个喜笑颜开的敬畏夸赞真好。

她在这里感受到了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再像以前在薛家那样总是反思否定自己。

拒绝内耗,尊重内心的感受,直面自己的不足,重新去接纳自己,这样的活法真的很好很好。

韩大娘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身体会疲惫,但内心充实,整个人都带着冲劲儿。

当初她羡慕韩二娘的勃勃生机。

如今,她也变成了第二个韩二娘。

以后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

在东州这边革故鼎新,一派欣欣向荣时,楚王老巢泉州那边则陷入了混乱战火中。

泉州驻扎了十三万军镇守,杜阳常山王挥军十万攻打。

战火纷飞中的允州何氏隔岸观火,原本是不想去插一脚的。

前阵子楚王怕何氏一族跟常山王抱团,特地派了使臣前来加官进爵,加封何政为镇南将军。

现在常山王攻打泉州造反,朝廷下令让何政去平叛,一下子把他给难住了。

常山王卫家跟允州何氏有一段狗血的世仇,祖上曾是结拜兄弟,后来因着夺妻之仇闹得不共戴天。

何家这边的媳妇被义弟卫家给夺了去,闹得不可开交。

两家结下梁子,老死不相往来,甚至看到对方还得去打一顿。

上回他们一同出现在河城,当时梁萤还有点怕他们在河城闹将起来,好在是他们很给面子,没有生事。

现在常山王打着讨伐楚王的名义去攻打泉州,楚王下令让何政以镇南将军的名义去平叛。

若是平时,看到常山王那小子打一顿就好了,可是一下子让何政带上万大军去打群架,还是得斟酌一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