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人见人爱严世蕃(2 / 2)

靖明 冬三十娘 293 字 7个月前

如今碰到这件事,许栋竟想要严世蕃去帮他……不,帮皇帝。

缺银子就找银子嘛。

汪直和他一见如故?看来大海盗和小阁老之间,有许多方面确实臭味相投。

当天夜里,放值之后的严氏父子齐聚养心殿。

朱厚熜无语地看着他:“就是说你麾下只懂打打杀杀,许栋手下也没有足够独当一面办成这件事的人才?”

朱厚熜认真地看起他的汇报来。这是刘天和因治理黄淮水患而开始的研究,但渐渐就不只是局限于此。

毛利氏?是毛利元就吗?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哪怕瞎了一只眼,皇帝也不必先把他派到那么远的交趾,再把他派到同样那么远的日本吧?

他在祸祸这件事上,似乎天分非凡,性情放纵,也不怎么遮掩。

刘天和也不废话。

这个规律,已经从历史上木材供应地的不断转移得到了验证。先是关中,再是陇西,而后湖广四川。

沉吟半晌之后,他对黄锦说道:“宣一下刘龙、余承业。”

民间对薪柴的需求,要培养的重工业对煤炭的需求,都要求大明把煤炭开采一事加大力度。

看着里面的内容,朱厚熜才接触到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因为他要在洛阳营建自己的新宫殿,在中原地区找不到足够的高大林木,到了关中也找不到,于是就拆了已有的长安宫殿和民间房屋。

在漫长的历史中,木材既是能源来源,也是建筑材料。

朱厚熜叹了一口气,哪怕额外多了一大笔银子,也是捉襟见肘。

“……如臣所奏,那尼子氏已据有山阴、山阳十一国。然不知为何,此前那尼子氏第三子反叛,元气大伤。本已据有七国的大内氏被大明绝了贡,其时首领五年前已过世,他儿子如今雄心勃勃,既向西海道开拓,又趁那尼子氏内忧外患策反了尼子氏的一员重将毛利氏。今年正月,那毛利氏已联合尼子氏另外几员重将自立门户,因而那边如今正闹得不可开交。”

朱厚熜点了点头。

而一旦什么地方成为了木材供应地,就自然而然会形成相关产业兴盛的基础。民间也有用木需求,不管是从成本考虑,还是一条线上的便利考虑,民间寻找这些大木材,也会选择那些供应地,从而加剧源产地的木材消耗,最终造成更快速度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朱厚熜摆了摆手:“又不是大明王师亲至,是民间海商去做生意,带些护卫罢了。朕早就说过,这些年不会再大动干戈,但想必那边现在能分清利弊。给大明民间海商一个立身之所,后面能有源源不断的刀枪剑戟便于争雄,难道不好?”

现在摆明了就是要去插手纷战不止的日本,那边打打杀杀是常态。一个不小心,老严家是要绝后的。

“臣仅直言其事,陛下圣裁!“

朱厚熜不由得深深看了一眼刘天和:从嘉靖三年南巡让他负责了相关事情到现在,快十年时间,刘天和确实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认识相当到位。

从交趾回来之后,他这个交趾宣交使馆的武官毕竟有些功劳,升了个正五品千户,现在被朱厚熜重新放到陆炳麾下去调教了。

他本来所知不多,但这么多年用心了一点通过默许的民间海商主动过去接触收集到的一点点信息,还是知道了一些。

而且这回与去交趾不同,交趾那边是莫登庸请求大明册封,万不敢对大明不敬。可日本却是胆大妄为,敢于在宁波生乱的。

朱厚熜先问刘龙:“日本那边,这次还是没有音讯,有派棋手来参赛的?”

“海运……”

朱厚熜明白了他的意思。

严世蕃独目放光,义不容辞地说道:“陛下,臣从来就没胆小过!”

“……许家主常在宁波,也是分身乏术。此事关乎陛下大计,许家主不敢怠慢,怕满口应允下来之后难以成事,触怒陛下。”

同样,北宋汴梁建造大宫殿需要的木材,是出自“秦州”。宋朝的秦州,已经是在甘肃:“市木秦陇,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以集于京师。”

“也是最近才有些传闻,已经是去年底、今年正月里的事了。”

如今开始在石见山大挖银子的好像正是大内氏?

挖出了银子来就要用,大明只认银子。

他认真地呈上一道奏疏:“臣到京城后,一直留心此事。陛下,历经数百载,中原实在是早已草木凋敝,尘埃涨天。自宋元一来黄河改道,黄淮水患愈演愈烈,皆有此因。复套后,陛下令孙参政去陕西植树,高瞻远瞩令臣叹服不已。然杯水车薪,朝廷、民间不可一日缺了木材,如今,是砍得比长得快。”

但这样的话,严嵩想必会苦瓜脸了。

他知道陕西、山西的问题严重,但是平日里事情多,倒没有全面深入地考虑相关问题。

严世蕃只是激动,严嵩却心有不安。

“……听说也是上一个夷酋被家臣逼迫自裁了,而后就兄弟叔侄之间争权不休。”

“苏子瞻任关中,有《凤翔八观》,诗云:况当岐山下,风物犹可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沈存中《梦溪笔谈》亦言:齐鲁间山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漳水、浊水、桑干之类,悉皆浊流。”

朱厚熜听在耳中,终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原本嘉靖大修宫观带来的财政压力。

没办法,确实是他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处处都需要用钱。

这私宴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十分不寻常!

天恩很重,只怕难以消受。

银子从西边运过来,倒不如先顺路从南洋换些大明需要的货物回来。南洋的木材供南方造舰,朝鲜和辽东的木材供北边河套、宣宁和京城的工程?

朱厚熜看向了刘天和:“户部、大明银行、宝源局,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既是俸银所需,也是新钱所需。”

离大明更近的,是近畿以西的西海道、山阳道、山阴道。和大明打交道更多的,此前也是在这一带势力雄厚的大内氏,假借了日本已经势微的室町幕府足利氏之名来朝贡。

银子,银子……

大明提供货物,提供财富。

而后,才是商讨边贸司扩大木材大宗商品的对外采购、借此加强和恭顺藩族之间的经济联系,还有煤矿开采一事。

朱厚熜也不管这些,反正他只知道石见银山在那里。

“这事……朕要先和严嵩商量商量。”

但赵俊倒不那么在乎,只要一直有功劳可以捞就行。

严嵩先被提前堵了一嘴,有苦说不出。

陛下,日本,不征之国啊!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蒙元乃至大明太祖,都从日本吃了瘪,得不偿失啊!

但是朱厚熜下一句话让严世蕃浑身都颤抖了:“这功劳,可封王。”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